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花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介词
  • 9篇时间介词
  • 8篇汉语
  • 5篇中古
  • 5篇中古汉语
  • 5篇古汉语
  • 3篇动词
  • 3篇词化
  • 2篇义素
  • 2篇语法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基础
  • 1篇虚化
  • 1篇学史
  • 1篇移就
  • 1篇语法单位
  • 1篇语法体系
  • 1篇语法学
  • 1篇语法学史

机构

  • 1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15篇吴金花
  • 1篇郑丽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现代语文(下...
  • 2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
汉语动词的介词化就是指汉语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过程.汉语词类中之所以存在大面积的动介兼类现象,就在于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从动词虚化而来,而这一共时平面现象离开历时因素就无从解释,因此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介绍前人对...
吴金花
关键词:动词义素词类
文献传递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产生及消失原因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考察,试图对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的产生及消失原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来归纳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的演变规律。
吴金花
关键词:中古汉语
时间介词“投”的产生及演变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不仅考察了时间介词"投"的产生时间及其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而且深入探讨了时间介词"投"的产生过程及其演变消失的原因。
吴金花
关键词:时间介词
移就新探被引量:4
2005年
移就是一种常用的辞格现象,修辞界对这一辞格的范围界定并不一致,从而造成了移就与拈连、通感等辞格的纠缠。本文在对各家提法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移就的范围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且从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美学基础三个层面来分析移就辞格的生成机制。
吴金花
关键词:移就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美学基础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
与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相比,中古汉语不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语法方面,中古时期是新旧语法形式的交替期。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起着前承上古后启近代的作用,近代汉语甚至现代汉语许多时间介词的源头都可以追溯...
吴金花
关键词: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语法
处所介词“到”的产生被引量:9
2005年
孙锡信先生认为直到南北朝时“到”仍只能作动词用,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却提出先秦已出现“到”作处所介词的用例。本文通过考察动词“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认为动词“到”大约在唐五代才基本虚化为引进处所关系的介词。
吴金花
关键词:虚化处所介词
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被引量:14
2005年
本文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常用的单音节介词为考察对象,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动词介词化的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动词的介词化是句法语义因素、同步虚化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语用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吴金花
关键词:动词义素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演变动因考察被引量:2
2008年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的演变包括其产生和消失两个方面,笔者首先考察了中古汉语新生时间介词的产生动因,即主要是由句法语义因素、同步虚化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等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分析了中古汉语时间介词发展到近现代而消失的原因,即主要是由时间介词系统内部的同义竞争、同义替代和功能分化造成的。
吴金花
关键词:时间介词
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与辞书编纂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在说明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义项缺失、书证年代偏迟、词语释义不准确、词类标注缺失及义项排列不恰当等方面来探讨这一研究对辞书编纂的重要意义。
吴金花
关键词:动词辞书编纂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通过对常用的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进行考察,分析归纳出中古时间介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吴金花
关键词:中古汉语时间介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