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刚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聚落
  • 2篇艺术
  • 2篇艺术家
  • 2篇术家
  • 2篇民居
  • 2篇名人堂
  • 2篇聚落形态
  • 2篇建筑
  • 2篇古民居
  • 2篇古民居群
  • 2篇传统民居
  • 1篇儒学
  • 1篇视觉环境
  • 1篇视知觉
  • 1篇水空间
  • 1篇天井
  • 1篇气候
  • 1篇气候适应
  • 1篇气候适应性
  • 1篇热环境

机构

  • 7篇福州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吴志刚
  • 4篇林志森
  • 2篇肖毅强
  • 1篇杨祖福
  • 1篇郑炜

传媒

  • 2篇中外建筑
  • 2篇南方建筑
  • 1篇艺术生活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建筑节能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尊重自然与传统的艺术家聚落--福州贵谷名人堂设计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谷名人堂项目位于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区位优势明显,旨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峡西岸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核心区。设计过程中基于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满足艺术园区功能要求,提升艺术家聚落空间品质,力求体现当代艺术审美需求。该项目在解读艺术家聚落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的山水自然环境,延续周边仁山村的传统聚落形态,从空间层次、景观营造和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艺术产业园区的设计,营造出当代艺术家聚落的场所精神,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艺术村。
吴志刚黄晓忠林志森
关键词:聚落形态
儒学与宗法:一个多姓宗族聚落的位序观被引量:6
2011年
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和社会结构中都表现出"位序"格局。通过对福州市南台岛南端的螺洲多姓宗族聚落进行考察与研究,着重解析宗法制度对聚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及儒学对多姓宗族社区不同姓氏族群的整合功能,试图探索多姓宗族聚落形态中所表达的位序观。
林志森吴志刚
关键词:儒学宗法
基于外部空间视知觉分析的艺术家聚落设计研究--以贵谷名人堂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以贵谷名人堂为例,对名人堂的建筑群空间进行视知觉分析。首先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封闭性和相似性的层面进行剖析,研究名人堂内部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并且将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与《街道美学》的高宽比理论相结合,分析其空间视觉环境,试图探索建筑组群空间中,不同的视觉距离和空间尺度是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组群空间的感知、认识。同时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的形式和立面色彩进行分析,探寻和谐的空间意蕴。
林志森胡捷昭郑炜吴志刚
关键词:建筑群视觉环境
泉州历史街区建筑形象的类设计
本文通过对泉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以泉州历史街区'沿街线'上建筑形象的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当今改造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类设计理论提炼红砖文化的设计'要素'和可识别性,旨在为新地域建筑的再创新寻找...
吴志刚魏颖哲陈力
关键词:历史街区建筑形象建筑色彩文化保护
文献传递
老城区滨水空间的场所营造——以泉州铜佛寺“百源川池”为例
2012年
城市滨水区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本文以宗教载体泉州铜佛寺的"百源川池"为例,论述滨水空间的场所精神对营造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与人文景观,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的影响。
吴志刚郭隽
闽东传统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以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吴志刚肖毅强
关键词:传统民居热环境天井冷巷
闽东沿海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以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闽东民居是福建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闽东沿海地区的文献史料和气象背景,以典型的闽东沿海传统民居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为例,从整体环境、空间层次和细部构造策略三个方面分析其适应气候方面的特征。宏观层面,聚落选址利用周边环境,注重体量组合,趋利避害,因地制宜。中观层面,民居群空间组织有序,外部的"埕"和冷巷,内部院落布局中的厅井、敞廊、檐廊等热缓冲空间,共同组成气候空间系统。微观层面,就地取材,适宜的建构技术体现气候适应原则。
吴志刚肖毅强
关键词: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
明代泉州海防卫所的军事聚落形态探究--以金门所城和崇武所城的比较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比分析明代金门所城和崇武所城在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和城墙构造等方面的异同,探寻二者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明代泉州海防卫所军事聚落的建制体系、布局特征和形制特色,也为金门所城的修复考证提供借鉴。
杨祖福林志森吴志刚
关键词:明代海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