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
- 作品数:104 被引量:2,338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雪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更全面的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高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青藏高原东部设计原位试验,通过人工控制雪被厚度(0,30,100 cm)和凋落物数量(0,5,20 g窄叶鲜卑花叶片),分别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呼吸通量。结果显示:30 cm以上的雪被厚度能有效地起到绝热保温作用,显著减少了冻融交替次数和幅度,提高了土壤呼吸通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改变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呈现不同规律;添加凋落物没有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明显改变,却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并引起了土壤呼吸通量的升高。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季雪被覆盖和凋落物添加(碳输入)可以通过影响在物质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对高山生态系统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 尹鹏胡红宇胡霞黄娇吴彦
-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
- 高山草甸群落生物量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14
- 2009年
-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融雪从早到晚的顺序设置3个融雪梯度部位,并对每个梯度部位的环境因子和该部位上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比较.3个梯度部位间的融雪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日较差有显著不同,而土壤营养成分及pH无明显变化.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地上生物量增加,地下生物量降低,地上与地下总生物量降低,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增大.与晚融部位相比,早融部位的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地上0~10cm范围内,表明在早融部位植物地上部分有变矮的趋势;早融部位的地下生物量在土壤各深度分布相对较均一,而晚融部位地下生物量则主要集中于地下0~10cm范围内.雪场中各部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地表温度差异对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
-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 南方灌草丛典型灌木不同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6
- 2015年
-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而叶片结构相对稳定,其性状对植物的碳收获非常重要,并且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格局相似,通过叶片性状有助于研究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及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分析了南方灌草丛3种典型灌木——巴柳(Salix etosia)、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和马桑绣球(Hydrangea aspera)的叶片性状(单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林内-林外2种不同光环境下叶片性状的差异,探讨不同植物叶片性状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3种灌木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具有物种特异性。2)巴柳叶片性状在不同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川莓和马桑绣球均提高了林内叶片的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以适应弱光环境,且马桑绣球叶碳含量在林内显著增加,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3)不同光环境中,影响川莓和马桑绣球叶片性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土壤温度。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叶片性状具有表型可塑性,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具有物种特异性。
- 高景徐波王金牛周海燕王彦星吴彦
- 关键词:叶片性状土壤温度光环境灌草丛
- 几种高山牧草间的联结性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雪床为样点,根据融雪梯度,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并对各个部位几种优势牧草种群间的联结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优势牧草的总体关联性在早融部位表现为正联结,中间部位表现为无联结,而晚融部位则表现为负联结。各种对间的联结性以早融部位正联结占多数,中间部位正负几乎各占50%,晚融部位负联结占多数。在早融部位以黑褐穗苔草和圆穗蓼间的联结性强度最强,中间部位以黑褐穗苔草和川西小黄菊间的联结性最强,晚融部位以川西小黄菊和圆穗蓼的联结性最强。说明,融雪时间对高山草地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较大。
- 陈文年张轩波卿东红吴彦
- 关键词:种间关系冻融交替青藏高原东部
-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74
- 2004年
-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对温度的响应比云杉更敏感 .云杉在 10℃时能萌发而红桦则几乎不能 ,红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比云杉的高 .昼夜温差对两类种子发芽影响明显 ,2 0℃ /15℃条件下两种种子萌发率最高 ,温差过大不利于红桦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 ,二者在透光 2 0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83 2± 6 6 %和 2 9 2± 5 5 % ,云杉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比红桦种子更为敏感 .采伐迹地强烈的光照是限制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迹地温度升高有利于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 。
- 吴彦刘庆何海林波尹华军
-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云杉红桦萌发光照温度
-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66
- 2001年
-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多样性的恢复十分缓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其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物理指标 ,随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枯枝落叶贮量、有机质含量、水解性酸和 Ca、Mg、P含量等土壤营养功能指标也随乔、灌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 K2 O含量随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并建立了上述 9项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余 8项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 吴彦刘庆乔永康潘开文赵常明陈庆恒
-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因子植物群落
- 不同气候类型下四川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8
- 2018年
- 为探讨不同气候类型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广元市、雅安市和凉山州为研究地区,对区域内分层土壤(0–10、10–20、20–30 cm)有机碳含量、氮含量,根系碳含量、土壤pH值、土壤容重、草地物种组成和盖度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气候类型下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3个地区草地总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量差依次为雅安>凉山>广元,均出现土壤碳表聚现象,并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雅安草地不同分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与广元和凉山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雅安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显著降低,而10–20 cm占比显著升高,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增加其降幅与后两者相比略微平缓;(3)广元1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草地丰富度指数正相关,2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hannon-Winner指数负相关,而分层土壤有机碳则与土壤pH值和土壤氮含量正相关,雅安和凉山分层土壤有机碳分别与土壤pH值和土壤氮含量正相关;(4)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3个地区草地土壤有机碳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次要因素是植被因素。
- 王丽华王丽华谢雨谢雨
- 关键词:气候因素草地土壤有机碳
- 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被引量:29
- 2002年
- 红豆杉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紫杉醇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和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在分析我国红豆杉植物的野生资源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总结我国红豆杉人工扦插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综述了国内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主要资源提供途径的现状和可操作性的比较分析,明确指出大规模、规范化人工种植红豆杉是当前解决红豆杉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匮乏的主要途径;建议在切实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利用野生红豆杉植株的小枝和针叶。
- 吴彦刘庆胡科许维宏
- 关键词:红豆杉资源紫杉醇植物药
- 不同光环境下刈割对黑麦草补偿性生长及叶片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补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是植物对外界干扰的积极响应,其补偿能力与外界光环境密切相关,而刈割后造成草地冠层下光环境变化会对刈后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产生影响.为深入了解补偿性生长机制,通过设置自然光(Natural light,NL)、红光(Red light,RL)和遮荫(Shading,SH)3种光环境,模拟刈割后草地群落光环境变化,研究黑麦草(Lolium perenne)刈割两次后生物量累积、分配及叶片氮含量的变化,探讨其补偿性生长对光质和光强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NL和RL下,刈割后黑麦草的累积地上生物量与未刈割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24.44%和14.06%,表现为超补偿生长,SH下刈割与未刈割处理并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等补偿生长;(2)刈割后黑麦草地下相对生长速率(RGR)仅RL表现为增加,而NL和SH均为降低,且SH在未刈割下已为负增长,说明RL下刈割后黑麦草地上部分的超补偿生长并未影响地下部分的生长,而NL和SH下地上部分发生补偿生长后均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3)光环境变化和刈割明显影响了黑麦草叶片中的氮含量,3种光环境中,刈割与不刈割下黑麦草叶片氮含量均为SH>NL>RL,而刈割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氮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分别增加了43.86%、21.58%和13.16%;(4)3种光环境下,刈割和不刈割黑麦草生物量分配与其叶片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2=0.84,P<0.001).本研究表明,黑麦草的补偿性生长与外部光环境密切相关,其补偿能力取决于刈后剩余叶片的光合效率;光质对刈后黑麦草生物量分配模式有重要影响,因此红光下地上部分的超补偿生长不以牺牲地下生长为代偿;叶片氮含量是影响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关键因素,黑麦草补偿性生长主要通过增加叶片氮含量来实现,而生物量分配则与叶片中氮含量的多少有关.
- 王丽华付秀琴王金牛刘尉吴彦干友民
- 关键词:刈割补偿性生长生物量分配叶片氮含量黑麦草
-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9
- 2009年
- 磷作为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宜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对揭示土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和传统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Hedley磷素分级方法在分级过程中兼顾了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磷素形态,有利于了解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磷素分级方法.本文介绍了Hedley磷素方法的分级流程和应用范围,并对其改进方法Tiessen磷素分级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 张林吴宁吴彦罗鹏刘琳陈文年胡红宇
- 关键词:磷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