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亦凡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扩增
  • 3篇祖细胞
  • 2篇乙酸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胃溃疡
  • 2篇胃溃疡愈合
  • 2篇螺杆菌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愈合
  • 2篇CD34^+...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乙酸胃溃疡
  • 1篇愈合
  • 1篇源性
  • 1篇植入
  • 1篇饲养层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作者

  • 6篇吴亦凡
  • 3篇王金福
  • 2篇金丽
  • 2篇贾冰冰
  • 2篇王国忠
  • 2篇王丽娟
  • 2篇王立娟
  • 2篇邓志会
  • 2篇项盈
  • 1篇孙东升
  • 1篇谢纯刚
  • 1篇解纯刚
  • 1篇朱秀芳
  • 1篇邹珍友
  • 1篇严菊侬
  • 1篇张叶萍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5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对小鼠恢复造血的作用——体内各细胞系的快速恢复、长期植入及内源性恢复
2004年
分离雌性BDF1小鼠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以MoFlo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c-kit+造血干/祖细胞,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UC-OZ-17联合体外培养后,移植于经致死剂量照射的雌性小鼠.结果表明,体外扩增有效地提高了各种细胞的扩增倍数,其中单个核细胞扩增的总有核细胞、CD34+细胞、GM-CFC和HPP-CFC扩增倍数分别为10.8、4.8、65.9和38.8,CD34+/c-kit+细胞扩增的四种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76.1、2.9、71.7和51.8.扩增细胞移植后可在体内产生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快速恢复,短期快速恢复不但为长期植入提供了机会,也对内源性重建造血产生重要作用.
王金福吴亦凡Jenny HARRINTONGIan K.MCNIECE
关键词:扩增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分子鉴定
脐血是除骨髓、外周血之外又一极具有潜力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来源,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国内外在细胞水平和...
吴亦凡
关键词:扩增
文献传递
脐血贴壁细胞饲养层支持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探讨来自脐血的贴壁细胞的特征及其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脐血中培养出的贴壁细胞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由此建立细胞饲养层;在饲养层基础上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体外扩增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观察饲养层对体外扩增的影响,并检测扩增后细胞的GEMM-CFC形成潜能.结果表明,脐血贴壁细胞呈纤维状,其CD14阳性细胞仅3.8%,而CD13、CD166、CD29阳性细胞分别为51.8%、35.6%、16.5%;与仅用外源细胞因子的非共培养体系相比,用饲养层加外源细胞因子建立的共培养体系中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扩增效率分别提高了2.09倍和2.94倍,并且前者扩增出的细胞比后者具有更高的GEMM-CFC形成潜能.可初步推定,从脐血中培养出的纤维状贴壁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形成饲养层细胞,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支持基质细胞.
王丽娟王金福吴亦凡项盈谢纯刚贾冰冰严菊侬朱秀芳
关键词: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扩增
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4周后,制作成乙酸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血清生长抑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切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指数;液相竞争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薄层分析法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 Hp+乙酸溃疡组与乙酸溃疡组相比,在第3、8、16天,血清胃泌素含量分别增高(P<0.01);血清生长抑素含量分别降低(P<0.01);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含量分别降低(P<0.01);凋亡指数分别增高(P<0.01);血清 PAF 和 TNF-α含量分别增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具有延迟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王国忠邓志会金丽孙东升邹珍友王立娟吴亦凡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愈合胃溃疡乙酸表皮
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4周后,制作成乙酸胃溃疡模型,测定胃粘液含量,放免法测定胃粘膜PGE_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 Hp+乙酸溃疡组与乙酸溃疡组相比,在第3、8、16天,溃疡指数分别增高(P<0.05);胃粘液、PGE_2的含量分别降低(P<0.01);血清NO、血浆ET-1的含量分别增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具有延迟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王国忠邓志会金丽王立娟吴亦凡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乙酸胃溃疡前列腺素E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用液体培养法分离脐血贴壁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贴壁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在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条件下诱导细胞分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分化后细胞原胶原Ⅱ型基因的表达。采用分阶段共培养方法观察脐血贴壁细胞对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率为(3.5±0.7)/106。脐血MSC体外至少可以扩增15代。没有分化的脐血MSC表型为CD13、CD29、CD90、CD105、CD166、SH2、SH3和SH4阳性,CD45、CD34和CD14阴性;脐血MSC培养上清中干细胞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阳性。在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脐血MSC原胶原Ⅱ型基因mRNA表达阳性。脐血MSC与CD34+细胞共掊养14d,CD34+细胞扩增率高于未共培养组4倍。结论脐血MSC具有类似于成体骨髓MSC的特征,对造血干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王丽娟张叶萍王金福吴亦凡项盈解纯刚贾冰冰Jenny HarringtonIanK. McNiece
关键词:体外扩增CD34^+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