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蔚蔚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应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心理四个方面分析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工作负荷、职业风险、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护患关系等是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血透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危害,保护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关键。
- 吴华芬叶蔚蔚
-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士
- 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例人造血管旁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例患者实施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动脉搏动良好,2周即可穿刺使用,首次开通率达100%。本组患者使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透析时间最长为20个月,穿刺480次;最短1个月,穿刺24次。1例患者在人工血管使用5个月后因脑出血而死亡,人工血管被弃用。另14例使用至今,透析2~3次/周,共透析800余次,穿刺1600余次,血流量达250-300ml/min,人工血管通畅,无感染,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行走自如。结论掌握人工血管旁路的护理方法,可有效保护人工血管,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良好的透析效果。
- 叶蔚蔚王剑吴华芬陈雪美刘蕾
- 关键词:人工血管肾透析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被引量:6
- 2008年
- 叶蔚蔚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 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50例伴有氯吡格雷抵抗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无氯吡格雷抵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透析龄、吸烟率、舒张压、收缩压、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体质量指数、干体质量、超滤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明显负相关(γ=-0.44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预防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 李卓蒸叶蔚蔚陈巧毅毛明锋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胰岛素抵抗氯吡格雷抵抗
- 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负面心理和皮肤瘙痒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负面心理和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4例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加以心理干预。运用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Znug焦虑自评量表(SAS)、Znug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干预组(69.56%VS93.75%,χ2=9.274,P=0.00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项心理因子,SAS、SDS标准分无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项心理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AS、SDS标准分在干预2周以及4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叶蔚蔚张旭珍
- 关键词:尿毒症左卡尼丁血液透析心理干预皮肤瘙痒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
- 叶蔚蔚雷文辉毛明锋张彬娥章巧庆吴华芬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栓影响因素
-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血液...
- 叶蔚蔚张彬娥章巧庆王剑
- 关键词:血液透析
- 案例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80名肾内科实习护生,均于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进入我院实习。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人,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40人,实施案例教学法带教。观察两组的带教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教学评价(提高学习主动性及兴趣、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提高评判思维以及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案例教学法对肾内科实习护生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整体能力。
- 章巧庆叶蔚蔚张彬娥何立梅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肾内科实习护生
-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 叶蔚蔚张彬娥章巧庆王剑
- 关键词:血液透析
- 血培养与多项炎症标志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长期双腔导管血流感染时各种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筛选出合适的炎症指标与血培养同时检测,并评估对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长期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g-1月至2016年12月行双腔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511例,确诊后分为双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35例(感染组),非双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476例(非感染组)。两组患者疑诊'-3日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多种炎症指标,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分析。结果511例行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中,确诊为双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5例(6.85%);确诊当日,感染组各项炎症指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培养、PCT和TNF—α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血流感染的关联度高,而CRP、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与感染关联度低。结论血培养、PCT和TNF—α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长期双腔导管血流感染临床诊断率,可以作为良好的诊断指标,且可有效改善血培养由于污染所造成的假阳性及敏感性不高所造成的假阴性,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叶蔚蔚陈炜豪雷文晖刘玉梅叶永玲季青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培养炎症标志物双腔导管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