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琼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带状疱疹138例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胡韶光叶少琼谢裕南
- 关键词:带状疱疹
- IVT——酶免疫法体外检测变应原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IVT——酶免疫分析法,探讨该方法对变应性皮肤病病因诊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IVT半定量体外检测方法对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测定。结果食物组检出阳性165例,阳性率31...
- 叶少琼毕超张流明邓景航
- 文献传递
- 生乳头汗管囊腺瘤1例
- 1996年
- 患者,女,34岁,外阴部斑疹20多年,近日肛周亦出现同类斑疹,痛痒不适。自行外涂“药水”无效,外单位拟诊尖锐湿疣,扁平湿疣转我所。
- 叶少琼马瑞琼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淋巴管瘤一例报告
- 1995年
- 患者女,23岁,已婚,右臀部水泡廿多年,近日微痒不适,部分类似血泡样而到诊。 体检,右臀部见一不规则的成群状的如绿豆大小的呈皮色水泡,泡壁较厚,表面光滑,无鳞屑,触之有液体感,用针刺破后有液体溢出,水泡之间皮肤完全正常,部分水泡呈淡红色或紫红色。
- 叶少琼
- 关键词:淋巴管瘤病理检查
-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被引量:3
- 2004年
- 李战忠叶少琼胡韶光邓景航罗静英
- 关键词:激光穴位照射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劳宫穴
- 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考察 MAST- CAL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MAST- CAL法 (多种抗原光化学分析法 )检测了 180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 ,分析各种致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结果 :180例病人中 ,吸入组检出阳性 62例 ,阳性率 34 .4 4 % ,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 ;食物组检出阳性为 53例 ,阳性率为 2 9.4 4 %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黄豆、吞拿鱼。结论 :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仅占荨麻疹病因的一部分 ,南方地区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及屋尘螨。 MAST- CAL检测法在检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上可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 刘玉梅叶少琼李平姜秀英
- 关键词:荨麻疹特异性IGE
- 毛发上皮瘤1例
- 2005年
- 赵晓岚叶少琼邓景航
- 广州市性传播疾病(STD)防治研究
- 农岳文陈蕃邓健康程淑芳叶少琼
- 该课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广州市七类普通人群进行STD发病情况调查,得出STD患病率等一系列数据,为制订STD防治的方针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后部分用六种药物对广州地区淋球菌作药敏试验,为临床选药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防治发病情况调查药敏试验
- 43例异位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及治疗
- 目的:探讨异位性皮炎致敏的变应原,并以特异性变应原作脱敏.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制备的变应原浸液,吸入组19种,食物组21种作皮肤试验,以生理盐水和组织胺对照.结果:吸入组反应阳性以尘螨30例(69.76%),...
- 叶少琼黄振明
- 文献传递
- 毛囊角化病1例
- 2003年
- 目的 :患者女 ,2 5岁。面、颈部及脐周红斑丘疹近二十年。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基底细胞层上方可见棘突松解现象 ,并有“圆体”、“谷粒”细胞 。
- 林路洋马瑞琼叶少琼张锡宝刘福荣
-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组织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