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小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换热
  • 4篇热力学
  • 4篇热强化
  • 4篇换热强化
  • 4篇场协同
  • 2篇对称性破缺
  • 2篇对流换热
  • 2篇信息存储
  • 2篇铁磁
  • 2篇铁磁体
  • 2篇铁电
  • 2篇铁电体
  • 2篇破缺
  • 2篇全相位
  • 2篇相位
  • 2篇极化
  • 2篇磁体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地幔

机构

  • 12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卢小平
  • 7篇俞树荣
  • 4篇郭丹丹
  • 2篇余建平
  • 2篇余龙
  • 2篇何爱玲
  • 1篇张飞龙
  • 1篇申玲
  • 1篇李澜

传媒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现代物理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电体极化的时空有序化及其热力学补偿
2023年
铁电体的极化效应在信息存储、精密测量、自动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揭示铁电相与顺电相的反转机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孤立系热功转换的时空有序化补偿,发现了临界温度两侧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时空有序化补偿机制,给出了基于调控铁电体临界温度两侧的温度,即通过加热及冷却的方式进行铁电相与顺电相反转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了铁电体中空间对称性破缺时,将导致顺电相反转为铁电相,而当铁电体中空间对称性恢复时,将导致铁电相反转为顺电相。时空有序化补偿理论,不但适用于铁电体中的铁电相与顺电相的反转,而且也适用于铁磁体的铁磁相与顺磁相的相互反转。
卢路俞树荣郭丹丹卢小平
关键词:铁电体铁磁体对称性破缺信息存储
铁电体极化的时空有序化及其热力学补偿
2022年
铁电体的极化效应在信息存储、精密测量、自动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揭示铁电相与顺电相的反转机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孤立系热功转换的时空有序化补偿,发现了临界温度两侧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时空有序化补偿机制,给出了基于调控铁电体临界温度两侧的温度,即通过加热及冷却的方式进行铁电相与顺电相反转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了铁电体中空间对称性破缺时,将导致顺电相反转为铁电相,而当铁电体中空间对称性恢复时,将导致铁电相反转为顺电相。时空有序化补偿理论,不但适用于铁电体中的铁电相与顺电相的反转,而且也适用于铁磁体的铁磁相与顺磁相的相互反转。
卢路俞树荣郭丹丹卢小平
关键词:铁电体铁磁体对称性破缺信息存储
对流换热场协同的散度效应被引量:11
2011年
场协同原理是基于稳态时层流热边界层的积分方程得到的,其正确性已得到了实验及数值验证。但目前尚缺乏从普遍意义上对场协同角的不同范围与附加当量源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换热过程产生强化或弱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描述,而这些对于应用场协同原理进行传热过程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建立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总热通量矢量的散度方程,给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场协同原理的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场协同的程度导致了散度的变化,而由于散度表征了区域内的源与区域边界上流的关系,所以分析场协同角在不同的变化范围时的散度效应,可以得到区域内附加当量源的性质,以及区域边界上总热通量矢量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从而说明流体流动换热过程被强化或弱化的原因。
卢小平俞树荣
关键词:对流换热场协同
地幔对流的热力学耦合机制
2017年
板块构造学建立以后,地幔对流运动被普遍认为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但目前尚未对其蕴含的热力学机制给出解释。基于广义的卡诺热机模型,通过对地幔与地表所构成的准孤立系统的分析,揭示了系统中自发传热过程与非自发的广义做功过程,即地幔机械流动过程之间的热力耦合机制,建立了地幔对流过程中热能向机械能转变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地幔对流的本质是自发传热过程驱动了非自发的地幔机械运动过程,由热能所转变的总机械能的大小,即地幔机械运动的强度,不但与地幔与地表之间的温差大小有关,而且与地幔向地表热量释放的强度有关。进一步从全新的角度给出了包括火山喷发、地壳板块表面大坝的渗透及板块缝隙注水等地震引发因素的热力学解释。
卢小平龚秀娟余龙
关键词:地幔对流
膜蒸馏系统的热质扩散耦合分析
2021年
从相变耦合、逆流换热耦合以及蒸汽分子在膜孔中热质扩散耦合的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热物料侧相变热质传递过程、膜蒸馏系统逆流换热过程以及蒸汽分子在膜孔中的热质扩散过程,并建立了三者与膜通量之间的关系式.得出自发的蒸汽分子迁移过程驱动了非自发的传热过程,当传质过程强化时,蒸汽分子传递速率增加,导致膜通量增加;膜蒸馏系统换热的强化有助于削弱温度极化,伴随着膜两侧表面温度梯度的增加,膜通量增加;关系式同时说明了减小膜的厚度,有利于膜通量增加.
吉彦龙卢小平魏彦艳
关键词:相变膜通量
热力学耦合的相位描述及其最小耗散原理被引量:13
2015年
对热力学耦合进行相位描述,并对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熵产率方程进行了相位拓展,建立了蕴含热力学耦合机制的全相位熵产率方程。广义力与广义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唯像地决定了热力学过程的性质。当广义力与广义流之间同相位时,为熵产率大于0的自发过程;当广义力与广义流反相位时,为熵产率小于0的非自发过程。孤立体系内负熵产率的过程可以在正熵产率过程的驱动下进行。而且当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之间发生热力学耦合时,其交叉唯象系数小于0,两个过程的广义流之间的相位差半个周期,这时整个孤立体系的熵产率最小,即说明满足热力学耦合时体系的耗散率最小。
卢小平郭丹丹俞树荣
基于热容流率的换热网络夹点设计法被引量:4
2012年
以Linnhoff换热网络夹点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在进行换热网络设计时,考虑热容流率随温度发生变化时确定夹点位置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该法对夹点位置、最小温差、公用工程用量的确定更加准确,对投资费用的估算也更接近于实际。
张飞龙申玲卢小平李澜
关键词:换热网络夹点技术
射流冲击换热强化的场协同及热力学耦合被引量:2
2015年
射流冲击换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其垂直入射时的局部传热强化效应已得到了实验及数值方法验证.基于流动换热过程的热流散度方程,分别就固体壁面被加热及冷却两种情况,对射流冲击换热中传热及传质过程的交叉效应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冲击换热中蕴含了能量传递及转换过程的两种强化机制,即两个自发过程之间的场协同机制及一个自发过程与一个非自发过程之间的热力学耦合机制;无论加热壁面还是冷却壁面的情况下,当冲击流垂直壁面入射时,局部换热效果达到最优.揭示射流冲击换热强化的热力学机制,将为各种动力机械通过改变射流冲击叶片方式提高其能量传递转换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卢小平何爱玲郭丹丹
关键词:场协同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在粮食行业中属于新兴技术,本文结合粮食干燥特点,针对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的干燥流程,分析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能级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比,地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耗电量少34.8%,年运行成本仅为空气源热泵的60%,节能效果显著。
余龙余建平俞树荣卢小平
关键词:地源热泵热量
从场协同到热力学耦合:流动换热强化的热力学机制被引量:9
2015年
根据热流的散度方程,分析质量流与热流之间不同相位关系时流动换热强化的两种热力学机制。当质量流与热流之间同相位时,两者的相位差越小,流动换热的强度越大,它反映两个正熵产率的自发过程之间能量传递的场协同机制,且传热过程熵产率随传质过程熵产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流与热流之间反相位时,两者的相位差越大,流动换热的强度越大,它反映正熵产率的自发过程与负熵产率的非自发过程之间的能量转换的热力学耦合机制,且传热过程熵产率随传质过程熵产率的增加而减小。质量流与热流之间由同相位到反相位,分别对应着场协同时的能量传递机制及热力学耦合时的能量转换机制,共同反映了体系流动换热时能量的最小耗散原理。
卢小平俞树荣郭丹丹
关键词:流动换热场协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