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余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2篇月经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巧克力囊肿
  • 2篇巧克力囊肿破...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子宫动脉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疗效
  • 2篇囊肿
  • 2篇囊肿破裂
  • 2篇产后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凋亡

机构

  • 12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卢余莉
  • 4篇李荣
  • 2篇杨永芹
  • 2篇邓敏
  • 1篇唐晖
  • 1篇谢程
  • 1篇苏艳琼
  • 1篇何利芳

传媒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湖北省卫生职...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性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8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首先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预处理,于超声指导下清宫;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预处理,于超声指导下清宫。结果术后3 d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C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同期变化更明显(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均稍有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对性激素水平影响不大,安全有效。
李荣卢余莉唐晖
关键词: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性激素
临证治验析产后身痛用药之理被引量:2
2014年
从产后气血虚、产后风邪侵络、产后留瘀3方面分析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四物汤配伍治疗产后身痛的机理。
卢余莉
关键词:产后身痛中医治疗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5-55岁之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以至最后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出现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卢余莉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知柏地黄汤
肾静脉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非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子宫内膜癌通常仅限于子宫,但是约7%~12%的患者有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目前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争议主要集中在手术范围、分期手术中常规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性、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达到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或肾静脉(renal vein,RV)的上限[4-6]。研究显示,淋巴结切除术可改善中高危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盆腔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近50%~72%患者可以观察到腹主动脉受累,此类患者淋巴结切除术中获益有限[7-8]。有研究发现,在77%盆腔受累患者中存在高于IMA水平转移性淋巴结,70%~88%的腹主动脉转移患者肿瘤扩散至RV水平以上[9]。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显示可改善中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水平[10]。本研究拟探讨肾静脉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非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
李荣卢余莉李永利
关键词:复发
γ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人宫颈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APT对SKOV3细胞作用后,采用CCK-8法检测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浓度的DAPT对SKOV3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耐性增加(P<0.05),24h抑制率分别为19.87%、28.38%、46.6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DAPT作用SKOV3细胞24h后凋亡率增加(P<0.05),且随DAPT浓度增加,凋亡细胞逐渐从早期凋亡过渡至晚期凋亡;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10.23%、20.50%、38.83%)和(12.89%、27.47%、49.84%)。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能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表达有关。
卢余莉谢程
关键词:增殖凋亡NOTCH信号通路
盆腔异位妊娠CT表现及与MRI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盆腔异位妊娠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CT和/或MRI检查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8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结果 32例患者中输卵管妊娠18例(56.25%),切口妊娠8例(25.00%),卵巢妊娠4例(12.50%),宫角妊娠2例(6.25%);异位妊娠CT及MRI表现为子宫内膜外囊性或混杂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例行CT检查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2例,未能明确定性3例,误诊3例;14例行MRI检查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0例,未能准确定性2例,误诊2例。结论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的CT、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临床上可结合停经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
李荣卢余莉陈青青
关键词:异位妊娠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疗效。方法 70例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U加入250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母生化复宫汤。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露异常、腹痛及子宫压痛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效果甚佳。
卢余莉苏艳琼
关键词:子宫复旧不全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误诊为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
2005年
邓敏卢余莉杨永芹
关键词:巧克力囊肿毛细血管瘤呕吐韧带月经周期
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误诊为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
2004年
邓敏卢余莉杨永芹
关键词:巧克力囊肿破裂
血清circRNA-AKT1水平与宫颈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宫颈癌病人血清circRNA-AKT1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宫颈癌预后的判别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病人6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人43例(CIN组)、子宫肌瘤病人22例(子宫肌瘤组)及健康体检者81名(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与血清标本,qRT-PCR法测定受试者血清circRNA-AKT1水平并对各组间水平进行比较,ROC曲线评价circRNA-AKT1对宫颈癌发生的诊断效能;分析血清circRNA-AKT1水平与宫颈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M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ircRNA-AKT1与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N组、宫颈癌组病人血清circRNA-AKT1水平升高(P<0.05);与子宫肌瘤组相比,CIN组、宫颈癌组病人血清circRNA-AKT1水平升高(P<0.05);与CIN组相比,宫颈癌组病人血清circRNA-AKT1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circRNA-AKT1水平诊断宫颈癌发生的AUC为0.931;宫颈癌病人血清circRNA-AKT1水平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相比,Ⅲ~Ⅳ期病人血清circRNA-AKT1高表达比例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circRNA-AKT1高表达比例升高(P<0.05)。KM曲线显示circRNA-AKT1高表达组3年内累积生存率(56.4%)低于低表达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circRNA-AKT1表达水平是宫颈癌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ircRNA-AKT1在宫颈癌病人血清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情况相关,血清circRNA-AKT1可作为预测宫颈癌病人预后情况的重要辅助指标。
李红霞曾欢卢余莉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