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正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动脉无关型右室双出口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早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双动脉无关型右室双出口(DORVncVSD)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早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DORVncVSD患者,年龄4个月~34岁(中位数6.5岁)。其中合并肺动脉狭窄43例,无肺动脉狭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史、超声心动图结果、心脏增强CT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门诊随访结果等。结果:42例(57.5%)患者行双心室矫治,25例(34.2%)行单心室矫治,6例(8.3%)行姑息手术(改良B-T分流术或右室流出道疏通术)。6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17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延迟关胸7例,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3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肠道坏死1例。患者随访6个月~79个月(中位数44个月),期间死亡3例,包括二次手术后死亡1例,猝死1例,肠切除术后死亡1例。其余64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58例(90.6%),Ⅲ级6例(9.4%)。结论:DORVncVSD的手术风险大,根据具体解剖畸形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不论单心室矫治还是双心室矫治患者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预后。
- 张达雄宋杰华正东杨甜韩云飞贺必辉
- 关键词:肺动脉狭窄手术预后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封堵治疗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瓣周漏(PVL)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发生PVL的老年患者,再次行TAVR联合PVL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无人工瓣反流,轻度瓣周漏。“瓣中瓣”技术是TAVR人工瓣膜衰败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选择介入封堵处理严重PVL。
- 徐承义张龙岩郭卉宋丹王波华正东苏晞王英何亚峰
- 关键词:瓣周漏介入封堵术
- 241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241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本组共241例,男166例,女75例;年龄(2-36)个月,平均(18.6±15.2)个月,其中小于3月龄5例、(3 12) 月龄45例、(12 2...
- 孙善权吴向阳陶凉李伟崔虎军周丹陈瑾李昌玉华正东
- 文献传递
- 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评估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大血管中心共收治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412例,其中入组125例,包含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60例.男性80例,女性45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1.9±9.37)岁.该组患者根部处理均应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远端半主动脉弓置换15例,全主动脉弓置换1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均置入“象鼻”支架.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70.0±4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0.1±30.6)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1±5.9)min.术后随访1.5个月至4.3年,术后所有患者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为0~1级.术后经食管超声检查即刻主动窦部残余夹层3例,分别随访1.5年、2.5年和3.0年,未形成动脉瘤,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4.3 cm、4.2 cm和4.5 cm.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因主动脉瓣反流及窦部情况再次手术.结论 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易开展.尤其在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避免了换瓣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波李莎卢佳佳李项伯华正东符竣陶凉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经右胸微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8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51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包括MVR 50例,MVP 11例,MVR+TVP+MAZE 2例,MVR+PFO缝闭3例,MVR+赘生物清除2例,MVR+ASD修补+TVP 3例,MVR+TVP 8例;AVR 8例;MVR+AVR 2例.右胸切口长度4~5 cm.术后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6例,伤口延迟愈合5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无肝肾功能不全.8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经右胸微小切口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庾华东陶凉陈绪发程端王潇华正东
- 关键词: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 3D打印指导下开窗/分支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开窗/分支支架技术(fenestrated/branched endovascular repair,F/B-EVAR)血管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疾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全国范围内69家医疗中心采用3D打印技术指导医师自制支架行F/B-EVAR修复胸腹主动脉病变共31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2~60个月),随访丢失24例,随访率92.4%(292/316),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4.9)d,共重建胸腹主段分支动脉944条。术中11条分支动脉重建失败,成功率98.8%(933/944)。术后30 d内,死亡8例,死亡率2.5%,随访中死亡6例,共死亡14例,死亡率4.4%(14/316)。脊髓缺血11例(3.5%),无永久性截瘫。术后肾功能损伤19例(6.0%)。术后26例患者检查中发现内漏,内漏率8.2%。结论3D打印技术可对分支动脉位置个体化精准定位,同时简化手术流程,缩短学习曲线且临床疗效较佳。
- 韩月雪金怡付东生胡健航段剑锋孙莉莉王冕于浩苏奕明华正东陈志丹郭世奎化召辉李晓强刘昭
- 关键词:3D打印
- 不同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和评价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共为198例患者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LMS Group,n=66)、右胸前外侧切口组(RLT Group,n=59)及胸骨正中切口组(SMS Group,n=73)。所有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收集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二次开胸止血。微创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LMS组、RLT组及SMS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37.73±11.46)min、(41.3±13.97)min、(36.99±10.84)min,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78);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85±9.78)min、(22.54±9.08)min、(19.23±6.92)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MS组患者的切口最长,为(7.45±1.54)cm,LMS组患者为(5.58±0.8)cm,RLT组患者为(5.96±1.48)cm,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 宋杰王波宋来春金晶许铭华正东张达雄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微创手术
- 左心房多发肉瘤一例
- 2012年
- 患者女,56岁。间断心悸、乏力1年,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不伴发热、胸闷、胸痛等不适,也无晕厥病史。因症状加重遂来院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好,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心尖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粘液瘤,
- 冯学国陶凉华正东张真路
- 关键词:左心房粘液瘤心脏超声心动图肉瘤多发收缩期杂音
-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介绍我院修复该畸形所采取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双心室修复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 陶凉金晶华正东曾祥军周宏周丹
- 牛心包主动脉瓣叶置换术在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在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79例患者行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78(38±14)岁。全组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主动脉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2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手术成功重建主动脉瓣,瓣叶均有正常对合,所有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均在1级以内,跨主动脉瓣峰压差(14.2±2.8)mm Hg。住院时间15 d,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全组患者随访9~64(50±16)个月。术后心功能均为Ⅰ级。末次随访显示:主动脉瓣反流0级57例,1级16例,2级5例,3级1例;跨主动脉瓣峰压差(12.4±3.2)mm Hg;主动脉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窦管交界平均直径为2.7 cm,窦管交界形态正常;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对合缘高度为0.58 cm。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二次手术患者。随访中未见牛心包瓣叶结构性衰败。结论对于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主动脉瓣三叶牛心包置换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对于主动脉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需要同期行主动脉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成形术。
- 金晶华正东陶凉
- 关键词: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牛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