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 作品数:9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语言文字 更多>>
基于UGC的气候环境对游客情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旅游业与气候环境之间关系紧密,旅游目的地气候条件及变化是游客出游动机的考虑因素之一,但气候环境与旅游体验的关系尚未完全厘清。基于在线评论和气象站点数据,本研究对气候环境与游客情感关系展开测度。结果表明:①南北方气候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差异对游客情感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游客情感未随气候的季节变化呈现规律性波动;②相对于整体气候因素,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长和风速等4个单气候要素与游客情感有显著关联;③将游客情感细分为正负面之后,不同气候要素呈现显著差异,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稳定影响游客情感。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环境与游客情感关系的存在,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根据气候环境特征开展针对性营销与服务运营。 刘逸 刘逸 陈了凡 梁文力关键词:气候环境 基于旅游评论数据的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探析与理论修正 被引量:6 2023年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刘逸 刘逸 曹轶涵关键词:空间结构 地理集中指数 中文在线旅游评论的语言积极性偏见研究 2024年 以旅游评论为代表的大数据的使用在当前旅游研究中日趋重要,但是与传统数据相比,非结构化的旅游评论数据是否能够客观地、无偏差地代表旅游者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是广大旅游研究者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旅游评论清洗校正问题入手,试图捕捉评论数据中语言积极性偏见存在的方式与程度,并测定语言积极性偏见系数。文章在控制目的地、时间、情感属性、评分等重要变量的基础上,通过非参数检验方法分组检验语言积极性偏见现象,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揭示评论评分对偏见系数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方法分组估算语言积极性偏见系数。结果表明:(1)语言积极性偏见在旅游情境中普遍存在。(2)偏见系数与分位段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于低分位(正负面词汇比例小于或等于1)的评论而言,评分对偏见系数影响微弱;反之,随着分位数的提升,评分对偏见系数的影响越明显。(3)偏见系数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程度较弱,其值基本稳定在[2.00,2.50]区间。文章是对语言类大数据挖掘研究的一次有效推进,为数据清洗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语言心理学中语言情感表达偏差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补充。 刘逸 刘逸 关僖 肖文杰 郑子钰关键词:情感分析 深圳市CBD发展模式与商务特征 本文在对国际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CBD学术研究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CBD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已经转为城市商务活动,而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城市转型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CBD研究... 刘逸关键词:城市商务 评价指标 文献传递 “关系-地理”邻近模式演化下海外华商的危机应对与转型——以欧美华人零售业为例 2025年 长期以来,华商之间的族群邻近被认为是海外华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华商网络也被经济地理学者视为非地理邻近的典型案例。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海外华商积极转型,原有族群邻近模式也发生变化。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学派的关系视角和演化经济地理学派的多维邻近框架,通过对意大利传统华人零售企业和美国新兴华商在线零售企业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转型的个案研究,探讨族群邻近在海外华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角色转变以及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族群邻近模式促进了海外华商的发展,但当原有的族群邻近模式无法应对公共危机的冲击时,海外华商从族群邻近转向族群疏远。同时,企业族群邻近对象主体的不同和行业差异使不同海外华商选择了地理邻近或地理疏远的不同转型方向。海外华商企业面对危机的转型,本质上是族群邻近在认知、组织、社会、制度等维度的作用机制产生了变化,并导致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转变。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关于非地理邻近的研究成果,提出多维“关系-地理”邻近框架,揭示了族群邻近对海外华商经营活动影响机制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是关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的一次积极交叉应用。 陈蕊 邢菁华 刘逸关键词:地理邻近 海外华商 读懂东亚 读懂全球——《互联世界:东亚电子产业和生产网络》新书推荐 2024年 电子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全球尺度上组织生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曼切斯特关系学派(Manchester School)的重要创始人杨伟聪教授新著《互联世界:东亚电子产业和生产网络》基于全球生产网络2.0理论框架,通过扎实的实证分析,对电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四大细分领域(即半导体、个人电脑、手机和消费电子)在21世纪10年代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呈现、演进历程及其驱动因素作出了系统的刻画与细致的解析。 刘逸 刘逸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 电子产业 关系经济地理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以产业升级为例 关系经济地理学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界的主要流派之一,但是在中国的研究应用,主要依托基于西方和亚洲发展经验提炼出来的理论框架,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意义缺乏充分的考虑。本文认为中国作为后发地区的代表,其区域全球化和产业升级... 刘逸文献传递 解释性理论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意义——《地理学的理论和解释》新书导读 2024年 当前,人文地理学界存在着理论发展“各自为营”、缺乏互馈与融合的问题,极为缺乏一个不同领域和流派能够对理论的概念和如何发展理论展开讨论与反思的共同基础。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教授的力著《地理学的理论和解释》(Theory and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承前启后,展开了对人文地理学当代主流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和批判性反思,并指明了未来理论建设方向。 吴頔 刘逸旅游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问题:反思与探索 被引量:2 2022年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行为逻辑发生剧烈的转变。本文从旅游经济活动的地理属性出发,对旅游经济活动的地理研究进行回顾,重点评述了国际旅游地理学界所做的多次探索,并对核心问题的理论依据与逻辑进行阐述。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尚未明晰旅游活动的基本地理逻辑,理论框架较为模糊,且过度依赖新经济地理中的演化理论,研究边界和研究问题尚未清晰。基于此,本文以经典的旅游系统论为理论框架,提出旅游经济地理现象研究的3个关键理论问题:(1)旅游空间粘性影响下的旅游市场空间生产机制;(2)流动范式的地理逻辑带来的新型人地互动关系;(3)弱关系空间组织下的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一般机制。本研究所做的尝试,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理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也有助于推动主流经济地理学对旅游话题的关注。 刘逸关键词:旅游经济地理 旅游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