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灵 作品数:9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与家庭血压监测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与家庭血压监测的关系。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对2011年2月1日-8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当日血压检测值、是否知晓血压控制目标值、有无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按当日血压测量值是否小于140/90mmHg为界限,分血压达标组和血压未达标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分级、达标知晓率和家庭血压监测开展率。结果:共发出问卷612份,回收610份,问卷回收率99.7%。回收的问卷中,288份(47.2%)记录的当日血压检测值小于140/90mmHg,566份(92.8%)正确回答血压控制目标值,141份(23.1%)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血压达标组中家庭血压监测的开展率较未达标组高(36.8%VS10.9%,P=0.00)。结论: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47.2%,家庭血压监测开展率为23.1%;开展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 刘白灵关键词: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达标率 低FODMAP饮食对IB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用低可发酵的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元醇等饮食干预对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IBS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低FODMAP饮食)和对照组(常规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分别干预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Severity severity questionnaire,IBS-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胃肠道症状改善时间(腹痛、腹泻、排便改变)。结果两组干预前的IBS-SSS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BS-SSS评分(53.69±12.15)分相较对照组(85.45±11.12)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肠症状改善时间包括排便(2.62±0.23)周、腹痛(1.72±0.23)周、腹泻(2.41±0.23)周时间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ADL评分比较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对IBS患者可缩短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刘白灵关键词:IBS 胃肠道症状 生活质量 叙事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叙事护理方案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干预8后周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指标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睡眠质量提升,且观察组睡眠质量提升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叙事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同时提高用药依从性。 刘白灵 王贺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自我护理能力 用药依从性 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2024年 该文综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饮食相关生活质量(FR-QoL)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以期提高研究者对IBD患者饮食FR-QoL的关注度,为促进IBD患者的护理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黄海群(综述) 王贺 潘秋花 刘白灵 李萍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针对性营养护理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针对性营养护理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纳入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以病情为基础的针对性营养护理,2组护理均持续2个月。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的营养状态、肝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2组在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均<0.05)。2组在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的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护理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的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2组在护理2个月后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2个月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P均<0.05)。结论 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针对性营养护理不仅能够改善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还有助于其肝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周圣玥 王贺 刘白灵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硬化 生活质量 生活节律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生活节律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治的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患者不能佩戴智能手环及随诊等原因失访9例,失访率为10.11%,故最后纳入8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节律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的肝功能指标、睡眠节律分型情况、运动情况、固定饮食情况、肝脏衰减及硬度数值、平均日工作时间>8 h情况。结果:干预6、12个月后,研究组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6个月后(P<0.05)。干预6、12个月后,研究组AST、ALT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中间型占比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中间型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固定饮食、日均锻炼时间30~60 min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均锻炼时间<30 min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肝脏衰减数值、肝脏硬度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生活节律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饮食、运动情况,还能改善其肝功能,降低肝脏衰减数值、肝脏硬度数值,从而能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 李萍 刘白灵 冼彩连 王贺 周永健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康复 门诊患者大肠癌筛查意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研究影响门诊患者参与大肠癌筛查意愿的因素,为提高大肠癌筛查率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访问式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大肠癌筛查的了解程度及参与筛查的意愿。于2020年6月至9月,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现场调查的形式对调查时间段内所有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将问卷填写合格的681例门诊患者纳入研究。结果681例门诊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4,中位年龄57岁,64.32%(438/681)门诊患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61.09%(416/681)门诊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90.75%(618/681)门诊患者为已婚,69.90%(476/681)门诊患者参与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3.60%(365/681)门诊患者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或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大肠癌有一定的了解,60.79%(414/681)的门诊患者对筛查方法便捷程度表示满意。K-S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宣传教育和对筛查方法的满意度7个因素均对门诊患者参与大肠癌伺机性筛查意愿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性别因素对筛查意愿无显著影响(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对筛查意愿有影响的7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年龄、宣传教育、对筛查方法的满意度和婚姻状况(均OR>1,P<0.05)。结论需通过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和改进筛查技术方法,提高门诊患者的大肠癌筛查意愿。 刘阳花 吁英 李萍 刘白灵关键词:门诊患者 大肠癌 KAP视角下多阶段护理理论对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分析知-信-行(KAP)视角下多阶段护理理论对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2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99例),试验组为基于KAP视角下多节段护理理论干预(101例),分析两组希望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人格特性变化、健康行为等。结果:试验组希望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格特性变化(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神经质)正向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康行为等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以基于KAP下的多节段护理理论干预后整体效果良好,提高了健康行为及意识,改善心理承受力及希望水平,达到预期目标。 刘白灵关键词:知-信-行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昼夜节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昼夜节律特点并分析昼夜节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抽取门诊体检正常人群60例。通过使用本院自制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睡眠节律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MEQ)以及智能手环检测两组纳入对象的昼夜节律(饮食方式、饮食时间、活动节律、体重指数、睡眠节律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昼夜节律特点并分析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BMI、睡眠绝对夜晚型、睡眠中度夜晚型、日均运动量小于30 min、睡眠时间紊乱、睡眠时长以及深度睡眠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应变量,以昼夜节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工作性质、BMI、睡眠节律、身体锻炼、睡眠时长、深度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现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昼夜节律一般存在失眠熬夜、睡眠时间不规律、少运动、身形丰满等特点,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包括BMI、睡眠节律、运动节律、职业性质、年龄、性别、睡眠质量等,临床上可尝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昼夜节律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李萍 刘白灵 冼彩连 王贺关键词:昼夜节律 非酒精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