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保洁员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房保洁员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在线调查问卷对2018年12月25-26日期间在岗的全部71名病房保洁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该院保洁员工龄中位数为8个月,60%以上的接受培训频次至少2次/月。环境物体表面清洁频次、分区、工作流程及严禁重复浸泡的知晓率> 90%。高度风险区域保洁员对高频接触表面日常清洁频次知晓程度明显低于中度风险区域保洁员(P=0. 031),但对清洁消毒流程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较高(P=0. 023)。47. 89%的保洁员对使用后抹布的处理流程不明确,90. 10%的保洁员了解床单元清洁消毒顺序原则,33. 80%的保洁员不清楚消毒液配制比例。结论保洁员环境清洁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对隔离知识掌握不足,保洁公司需细化标准操作流程,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
- 曹洋刘坤杨雪松许春娟刘燕侯慧慧张伟张辉季瑞凌石允纪少博
- 关键词:医院保洁员清洁消毒知晓率
-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综合护理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9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5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4%vs.27.0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范红景陈能芳刘娜刘燕
-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综合护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非定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全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全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1267例次患者为对照,并与2019年第一季度(1月1日至3月31日)收治的273例次及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57例次患者进行比较.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本院实行疫情期间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严把入口关;在科患者予单间病房,均检测体温和血常规,新入科患者安置在隔离病区,与原有患者相隔至少1个以上房间,减少探视;工作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减少聚集;严格病区消毒和个人防护等.观察疫情前后ICU器械相关感染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疫情期间本院未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疫情期间本院ICU每日在科患者数(例:7.22±2.02比13.05±3.26、14.92±3.43)和每日新入住患者数〔例:0(0,2)比3(1,5)、3(1,5)〕均较2019年全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明显减少(均P<0.05),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较2019年全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明显降低〔19.40%(77/397)比39.86%(1898/4762)、44.08%(592/1343),均P<0.05〕,导尿管使用率较2019年全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明显升高〔99.50%(395/397)比93.37%(1254/1343)、96.56%(4598/4762),P<0.05〕.2019年全年、2019年第一季度、2020年疫情期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发生率〔1.05(2/1898)、0(0/592)、0(0/77)例/千导管日〕、呼吸机使用率〔53.09%(2528/4762)、56.14%(754/1343)、54.41%(216/39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千日发生率〔5.14(13/2528)、3.98(3/754)、0(0/216)例/千通气日〕、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GAUTI)千日发生率〔1.09(5/4598)、1.59(2/1254)、5.06(2/395)例/千导管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9年全年和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疫情期间�
- 王瑶王征张双龙刘燕王鎏旒曹洋纪少博李刚
-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卫生
- 人工划价收费模式在门诊伤口换药室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分析现行的人工划价收费模式在伤口换药室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5名伤口门诊护士2013年1月一5月,采用人工划价收费模式进行划价收费的情况。共划价1012换药例次,其中自费患者448例次,医保患者372例次,军队患者免费(军免)192例次。结果从总体水平看,在人工划价收费的模式下,3类费别患者的总体平均换药收费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军免患者换药总平均收费最高,医保患者换药总平均收费最低。5名护士在自费和军免患者的平均收费上与总体平均收费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但在医保患者的收费上则呈现2低3高的现象:其中2名护士的患者收费低于总平均收费1~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名护士的患者收费则高出总平均收费1~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个个体看,每名护士在3类不同类别的患者平均收费中都有不同,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名护士的军免患者平均收费高出该名护士的医保患者平均收费1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划价收费模式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人为性,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存在安全隐患,应积极探索一种更适合伤口门诊的标准划价收费模式。
- 刘雪琴马瑞范红景刘清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