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

作品数:22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气管
  • 5篇肺癌
  • 3篇支气管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3篇化疗
  • 3篇肺炎
  • 2篇心病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支气管镜
  • 2篇通气
  • 2篇气管镜
  • 2篇气管切开
  • 2篇气管切开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阻塞性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机构

  • 19篇开封市第二人...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刘燕
  • 6篇张冬惠
  • 5篇王绍谦
  • 4篇葛燕萍
  • 4篇李万华
  • 4篇杨胜
  • 3篇赵凌云
  • 3篇周少华
  • 3篇李莉娟
  • 2篇祁相焕
  • 2篇房敏
  • 1篇李超
  • 1篇吴海霞
  • 1篇葛艳萍
  • 1篇孔静
  • 1篇张红莉
  • 1篇马汤力
  • 1篇徐莉娜
  • 1篇邓德凤
  • 1篇刘艳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示联合治疗存在可行性及有效性。
刘燕郑海霞房敏
关键词: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监测降钙素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 PCT)的测定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及预后的判断。方法:将126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常规组由医师按照经验进行使用抗生素, PCT组按照患者PCT水平(入院第1、3、5、7天),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住院时间、死亡率、炎症标志物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CT值较治疗前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PCT组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时参考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抗生素费用,判断预后。
刘燕祁相焕马汤力
关键词:降钙素原卒中相关性肺炎抗菌治疗预后判断
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为了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总结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6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择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进行治疗的24例资料为观察组,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22例资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在联合用药治疗后显效者12例(50%),有效9例(37.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者10例(45.5%),有效7例(31.8%),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更优秀的临床疗效。
李莉娟葛燕萍杨胜刘燕
关键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效评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RICU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R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RICU中2005年8月~2009年7月66例有气管切开证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OT组),每组各33例,PDT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PD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燕王磊周少华王绍谦李万华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R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2005-11-2010-03所收治的58例ARD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NIPPV及有创通气的方法,并适当限制液体入量的治疗原则,改善患者的愈合,降低死亡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存活39例(67.2%),死亡12例(20.7%),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7例(12.1%)。结论 ARDS患者应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及时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减轻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刘燕王磊周少华李万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2011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2]。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60%,相关病死率达13%-60%[3]。
刘燕王磊葛燕萍张冬惠李万华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
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状态下肺不张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中肺不张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在机械通气不停机状态下对112例肺不张患者检查进行病因检查,并行抽吸、灌洗治疗。结果 112例患者均明确病因,52例肺不张患者术后肺完全复张,45例患者肺部分复张,PO_2、SaO_2明显升高,9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肺不张患者在机械通气支持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的方法 。
刘燕王磊张冬惠金晓烨葛艳萍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外营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2年
机械通气容易引起危重患者营养消耗增加,营养不良,撤机困难和呼吸肌疲劳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增加。营养不良可改变骨骼肌的代谢和结构,损害呼吸肌功能和通气动力,也可严重损害机体的防御功能,延长患者脱机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0%,并且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及撤机困难。因此,营养支持在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选取了6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
刘燕王磊葛燕萍邓德凤李超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肠外营养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刘燕王磊周少华
关键词: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呼吸内科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吉非替尼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吉非替尼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和联合组(n=56)。对照组采取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组采用紫杉醇+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虽有增加,但仍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刘燕赵凌云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顺铂吉非替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