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芬太尼预处理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静药,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但在临床上注射过程中注射痛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预先给予舒芬太尼的方法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以使患者诱导过程更加舒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手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舒芬太尼组和Ⅱ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0例,年龄18~60岁,男性49例,女性51例。既往无糖尿病、神系系统疾病,无急慢性疼痛病史,近期无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无心、肺、肝、肾等系统性疾病。
1.2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6h,禁饮4h,未用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以10ml/kg/h的速度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开始后,舒芬太尼组首先给予舒芬太尼1Oug,1min后再给予丙泊酚1mg/kg、舒芬太尼1ug/kg、罗库溴胺1mg/kg;空白对照组给于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min后给予丙泊酚1mg/kg、舒芬太尼1ug/kg、罗库溴胺1mg/kg。
- 张燕刘松涛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痛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罗库溴胺ASA分级
- 汉维族食道裂孔疝患者置入喉罩时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 2018年
- 目的探究汉族与维吾尔族EHH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顺利置入喉罩时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实施个体化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行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手术的58名EH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汉族组30例,维吾尔族组28例。2组均釆用改良序贯法靶控输注丙泊酚,首例患者丙泊酚血浆靶控的起始浓度为3. 5 ug/ml,浓度调整梯度设定为0. 5 ug/ml,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时置入喉罩,若置入喉罩效果满意,下1例靶控丙泊酚浓度降低一个梯度,若置入喉罩效果不满意,下1例靶控丙泊酚浓度增加一个梯度,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各时间段(入室后、置入喉罩前、置入喉罩后1 min)的血流动力学、BIS等指标。结果汉族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置入喉罩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为3. 77μg/ml,其相对应的95%CI为3. 61~3. 91μg/ml;维吾尔族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置入喉罩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4. 31μg/ml,其相对应的95%CI为4. 16~4. 46μg/ml。结论维吾尔族EHH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靶控输注丙泊酚置入喉罩的EC50高于汉族,请广大麻醉医师引起注意,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 梅静刘松涛
- 关键词: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 无肌松气管插管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麻醉诱导后使用肌松药进行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使用肌松药存在一定的顾虑。此外,肌松药还可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肌痛、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其残余肌松作用还可能导致呼吸恢复延迟,甚至导致恶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无肌松药插管在此时成为首选。本文对无肌松气管插管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 刘松涛徐志新
- 关键词:气管插管肌松剂复合麻醉七氟醚芬太尼
-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4年80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颤、头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稳定,且麻醉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姜晨曹兴华刘松涛
-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骨科手术老年患者
- 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的量效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择期短小手术患者26例,ASA Ⅰ-Ⅱ,年龄25~45岁纳入研究.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跟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芬太尼剂量(剂量梯度为0.4 μg/kg),静脉注射芬太尼4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熵指数(Entropy indices)的基础值以及捅管前后1 min及插管后3 min的变化.结果 8%七氟醚诱导,维持呼气末浓度3%,成功无肌松气管插管的芬太尼ED50为(1.2±0.3)μg/kg,采用probit分析方法 芬太尼ED50和ED95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 μg/kg(0.9~1.6) μg/kg和1.9 μg/kg(1.6~3.9) μg/kg.结论 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无肌松满意气管插管的芬太尼ED50为(1.2±0.3)μg/kg.
- 徐志新刘松涛邹田田尹极峰
- 关键词:芬太尼七氟醚剂量效应关系
- 左腋下小切口结扎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17例麻醉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腋下小切口结扎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17例行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结扎闭合术的病例。结果术毕均已清醒睁眼、安静、呼吸循环平稳。吞咽、咳嗽反射潮气量及肌张力多数恢复满意。术后均未见麻醉并发症。结论手术开胸后,以舒芬太尼等麻醉药加深效果的同时,用硝酸甘油降压,更有助于PDA结扎术的顺利进行。
- 戚杨颂陈晓刘松涛
- 关键词:动脉导管麻醉
- 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时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
- 目的:确定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时芬太尼减少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择期短效手术患者26例,ASA I~II,年龄25~45岁纳入试验研究中。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
- 刘松涛
- 关键词:芬太尼七氟醚剂量效应关系
- 文献传递
- 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在无肌松条件下插管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计算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在无肌松条件下插管的半数有效量(ED50),比较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49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按照入室顺序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3)和瑞芬太尼组(R组,n=26)。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为3%。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芬太尼(剂量梯度为0.05μg/kg)或瑞芬太尼的剂量(剂量梯度为0.1μg/kg),静脉注射芬太尼或瑞芬太尼4min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及气管插管反应。结果芬太尼ED50为1.30μg/kg(95%CI1.25~1.35μg/kg),瑞芬太尼ED50为0.47μg/kg(95%CI0.39~0.53μg/kg)。F组声带活动、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无肌松条件下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 刘松涛徐志新曹兴华
- 关键词:芬太尼瑞芬太尼七氟醚剂量-效应关系
- 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13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患儿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试验2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舒适麻醉技术指导后在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进行麻醉诱导。结果患儿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及其父母不焦虑、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者与对照组比较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家长进行麻醉诱导指导与不进行指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陪伴舒适麻醉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其父母不焦虑且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患儿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
- 刘松涛曹兴华侯守琳裴英
- 关键词:儿童麻醉诱导依从性
- 一种医疗麻醉用螺纹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麻醉技术领域,尤其为种医疗麻醉用螺纹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竖直设置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外壁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侧面设置有固定...
- 刘松涛裴英戚杨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