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涛
- 作品数:24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腹腔置管固定贴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置管固定贴,涉及医疗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贴本体,所述固定贴本体上粘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插接有管筒,所述管筒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贯穿连接框的插杆;所述连接框上转动安装有圆盘...
- 刘松涛闾军刘梅郭佳渠亚超
- 奥贝胆酸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奥贝胆酸在2002年首次被研发合成,可用于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无充分应答或不能耐受的患者。近年来,对奥贝胆酸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现对奥贝胆酸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松涛廖慧钰
- 关键词:核激素受体UDCAALCOHOLICNASH
- 2019年ESPEN肝病营养指南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2019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再次发布了肝病临床营养指南,历时2年余进行更新和补充,统一了肠内和肠外营养推荐意见,首次提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合并骨病、肝硬化合并肥胖、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和营养相关肝损伤等方面的推荐意见,对指导肝病患者营养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重新归类整理推荐意见,增进理解,提高实用性。
- 刘松涛许媛胡中杰孟庆华
- 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肝衰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为改善预后,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是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此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机、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认识,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 刘松涛朱跃科孟庆华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肝功能衰竭
- 恶性腹膜间皮瘤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合并乙肝肝硬化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食欲下降为主,无发热、腹泻等症状;阳性体征主要是腹部质韧和腹水征,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腹腔积液检查提示白细胞数不同程度升高,肿瘤标志物仅发现CA125升高,中位值64.66 IU/ml;腹部CT均发现腹膜、肠系膜不均匀增厚。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症状未缓解,5例患者经腹膜活检后明确诊断,1例经腹水细胞学检查明确。4例术后分别给予化疗和(或)放疗等,生存时间6~27个月;保守治疗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表现类似自发性腹膜炎,容易误诊,但是无发热和腹部压痛等症状,实验室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指标,抗感染治疗无效,及时获取腹膜标本方可明确诊断。一般预后较差,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可延长生存时间。
- 刘松涛于红卫朱跃科孟庆华
- 关键词:恶性腹膜间皮瘤
- 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诊治PHNEN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40,73)岁;2例无不适主诉,2例有腹痛;血清ALT 28.3(18.0~49.8)U/L,TBIL 11.5(9.5~16.3)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44.1(20.2~77.1)ng/ml;腹部CT均提示肝内多发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降弱;组织病理学检查示3例为神经内分泌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瘤G2;1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采取手术、介入和/或药物等联合治疗另3例患者,随访11~81个月,2例死亡,2例生存。结论PHNEN临床少见,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标志,需排除其他病变后方可考虑诊断。早期发现和联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 刘松涛刘梅渠亚超李瑞利邵晨闾军
- 关键词:文献复习
-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F/SA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ALF/SALF成人患者,参照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制定的标准诊断AKI,应用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在纳入的378例患者中,ALF 77例,SALF 301例;91例(24.1%)发生了AKI,其中ALF患者为42.9%,显著高于SALF患者的19.3%(P<0.05);在91例AKI患者中,肾前性氮质血症(PRA)4例(4.4%),肝肾综合征(HRS)54例(59.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2例(24.2%),其他类型11例(12.1%);未并发AKI的ALF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45.5%和47.7%,显著低于并发AKI的78.8%和90.9%(P<0.05),未并发AKI的SALF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23.0%和26.7%,显著低于并发AKI患者的69.0%和74.1%(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诊断为ALF、发生AKI和INR高水平与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独立相关。结论ALF患者发生AKI的比例显著高于SALF患者,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 刘松涛孟庆华刘梅韩亚男王金环闾军
- 关键词:肝衰竭急性肾损伤预后
- 丙型肝炎病毒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显示丙型肝炎病毒(HCV)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联系[1].慢性HCV感染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Moucari等[3]调查了6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500例为慢性HCV感染,10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 刘松涛戴璐孟庆华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胰岛素抵抗慢性HC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患者糖尿病患病率
- IgG4相关性疾病6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69岁,主要表现为乏力和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ALT 65~539.4 U/L,TBil 20.3~260.2μmol/L,DBil 6.9~132.9μmoL/L,ALP 172.0~1344.4 U/L,GGT 279.0~1074.1 U/L,血清IgG 15.3~41.2 g/L,其中IgG4为2.4~21.1 g/L;影像学检查提示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其次是胆总管狭窄、胰腺饱满,还有输尿管狭窄和腹膜后纤维化表现。6例患者中有2例行肝脏病理检查,1例行胰腺病理检查,均提示组织IgG4阳性细胞浸润。6例患者中1例行肝脏部分切除后死亡,另5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在0.8~1.0 nmg·kg^(-1)·d^(-1),治疗初期3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减少激素剂量后逐渐平稳;1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激素后出血停止,15 d后继续给予激素治疗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经激素治疗15~40 d后监测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然后激素按照5 mg/月的递减方案进行调整。目前所有患者均调整为醋酸泼尼松龙片10 mg/d口服,门诊随访病情平稳。结论 IgG4相关性疾病一般均有血清IgG4升高,损伤部位多样,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可作为明确诊断的依据。激素治疗时需监测并发症,如果部分应答不佳,可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 刘松涛刘燕敏黄云丽刘晖史东立韩莹黄春洋杜晓菲张小丹边新渠廖慧钰
-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文献复习
-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策略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3例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防用药方案和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巾22例选择了预防性抗HBV药物,其中1例因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治疗过程中ALT升高6例,其中1例换用恩替卡韦、5例继续应用拉米夫定ALT渐降至正常。化疗前HBV-DNA阳性的15例患者,其中5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阳性,10例化疗1~3个月转为阴性;化疗前HBV-DNA阴性的8例患者,其中4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阴性,4例出现HBV-DNA复制。结论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预防性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必要。对于初始选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如果HBV-DNA为阴性或者服药后在3个月内得到良好应答,可继续服用,但要密切进行监测HBV-DNA和ALT变化。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初始治疗即服用恩替卡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 刘松涛付丽王昭崔华杨凌志王婷婷黄达永
- 关键词:淋巴瘤乙肝病毒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