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香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六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
- 2020年
-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6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伴有咳嗽症状的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GeneXpert法、罗氏培养基法、BACTEC MGIT 960以及抗酸染色涂片法对其痰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各种检测方式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各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T-Spot(33%)、BACTEC MGIT 960(23%)、GeneXpert(20%)、PCR-荧光探针法(13%)、罗氏培养基法(7%)、抗酸染色涂片法(5%);痰液标本各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BACTEC MGIT 960(100%)、GeneXpert(86%)、PCR-荧光探针法(57%)、罗氏培养基法(29%)、抗酸染色涂片法(21%);痰液标本各种检测方式的特异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BACTEC MGIT 960(100%)、GeneXpert(96%)、PCR-荧光探针法(88%)、罗氏培养基法(82%)、抗酸染色涂片法(81%)。结论各种检测方式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BACTEC MGIT 960的阳性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
- 梁娣刘春香关阳东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枝杆菌结核
-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80例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单双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2.41±0.13)d,显著短于对照组均(5.79±0.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81,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血小板恢复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梁娣刘春香关阳东
- 关键词:感染性发热升血小板胶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
- 小儿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体会
- 2011年
-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小儿输液量较少,2次输液间隔时间多为16-22H,需要较长的维持时间,所以有效封管较为重要。
- 李燕瑜黎雪莲刘春香
- 关键词:小儿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