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彬

作品数:9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造影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钠肽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高血压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永州市人民医...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9篇刘彬
  • 6篇杜优优
  • 6篇周胜华
  • 5篇苏华
  • 4篇潘宏伟
  • 2篇黎荣山
  • 2篇刘厂辉
  • 2篇杜万红
  • 2篇刘启明
  • 2篇周滔
  • 2篇刘湘娟
  • 1篇李世胜
  • 1篇沈向前
  • 1篇龙双祁
  • 1篇胡信群
  • 1篇陈玉红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08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LVDD、LVEF、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常规用药。
龙双祁刘彬邹桂和陈玉红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肌梗死心衰疗效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0%(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2%(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彬周胜华沈向前胡信群杜优优苏华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桡动脉
脑钠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评价脑钠肽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钠肽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1例UA/NSTEMI按脑钠肽(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BNP≤P25(78.0ng/L)组、P26~P50(78.1~26.5ng/L)组、P51~P75(265.1~368.0ng/L)组和>P75(368.0ng/L)组。对各组间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BNP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P75组冠脉3支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25组、P26~P50组和P51~P75组,而单支冠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Gensini积分随着4组的BNP水平升高亦增高,且>P75组显著高于≤P25组和P26~P50组。ROC分析示BNP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显著意义(P<0.01),BNP水平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BNP水平为310ng/L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0.5%。结论:在UA/NSTEMI患者中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可作为预测UA/NSETEMI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苏华周胜华潘宏伟杜优优刘彬刘厂辉
关键词:脑钠肽心肌梗死
546名老干部血压分类及其与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刘彬李世胜刘湘娟肖永芳熊琼玛
关键词:高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老干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冠脉病变程度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脉造影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MAU阳性组(54/74,73%)显著高于阴性组(38/74, 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4%vs 12%,P<0.01),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4%vs 3%,P<0.01);在MAU阳性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阴性组(36.8±7.5 vs 24.1±5.8,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苏华周胜华杜优优潘宏伟刘彬刘厂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冠脉造影尿微量白蛋白
嗜铬细胞瘤21例临床分析
2002年
刘彬刘湘娟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Δ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48h、7d、14d、28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Δ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刘彬周胜华黎荣山杜优优
关键词:脑钠肽再灌注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提取体质量120-150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取体质量180—200g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穿线不接扎血管;PBS溶液注射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PBS液;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8d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评价心脏功能,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移植细胞存活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4只建模成功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心脏超声检测显示与注射PBS溶液相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30.76±3.39)%,(24.06±4.71)%,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29.33±4.87)%,(23.05±3.94)%,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45±0.47)mm,(7.81±0.31)mm,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心肌梗死后即刻心外膜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③与注射PBS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P〈0.05),同时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P〈0.05)。wes
杜优优周胜华周滔刘启明苏华潘宏伟刘彬黎荣山杜万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心肌梗死炎症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梗死心脏核因子кB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提取 SD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扩增。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建立的模型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血管,n=8);2)PBS 溶液注射组(n=8);3)干细胞移植组(n=8)。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心外膜分4点注射到梗死周边部位。4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随后通过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核因子 kB 活性,RT-PCR 和 westernblot 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1)4周后,假手术组大鼠死亡率20%(2/10),治疗阴性对照组大鼠死亡率33.3%(4/12),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20%(2/10),3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646);2)与注射 PBS 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大鼠梗死心肌核因子 kB 活性,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同时可调节大鼠梗死心脏炎症反应。
杜优优周胜华周滔刘启明苏华潘宏伟刘彬杜万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