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虫种和基因型分布。方法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江西省3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收集HIV阳性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并采集其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样基因组DNA,采用基于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 RNA)基因的巢式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样本再扩增其隐孢子虫60 k Da糖蛋白(60 k Da glycoprotein,gp60)基因。阳性样本两种基因均重复进行3次PCR扩增。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二轮PCR扩增产物,对两基因的疑似阳性产物进行双向基因测序和比对。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邻接法绘制系统进化树,以鉴定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累计将382例江西省HIV阳性者纳入研究,其中2例感染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52%(2/382),感染者均无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经测序与序列比对,2例感染样本隐孢子虫分离株与火鸡隐孢子虫分离株相似性分别为99.76%和99.88%。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份隐孢子虫阳性样本虫种均为火鸡隐孢子虫。对2株火鸡隐孢子虫gp60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分别鉴定为火鸡隐孢子虫Ⅲe A17G2R1亚型和Ⅲb A25G1R1a亚型,其中Ⅲb A25G1R1a亚型为人体中首次发现。结论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较低。临床治疗中应关注无腹泻症状的HIV阳性者隐孢子虫感染可能性。 胡主花 路亮 俞英昉 李琳 王伟 樊国印 冯长华 郑扬云 彭国华关键词:隐孢子虫 HIV 基因特征 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了解南昌市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探讨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的可行性,为完善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健康育龄妇女,观察育龄妇女强化接种麻疹疫苗(MV)前后的麻疹Ig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南昌市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82.64,抗体阳性率为80.79%,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流动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常住育龄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两组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免疫史者高于无免疫史者;育龄期妇女强化接种MV后麻疹抗体GMT为1∶1 616.47,抗体阳性率为98.52%,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建议对育龄妇女婚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降低育龄妇女和MV初始免疫月龄前婴儿麻疹发病率。 廖征 文海容 彭时辉 熊昌辉 张艳霞 吴越 冯长华关键词:育龄妇女 麻疹疫苗 抗体 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龙永艳 魏芳芳 冯长华 倪贤生 贺凤兰关键词:HIV抗体 假阳性 南昌某学院2003年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 彭国华 冯长华 王伟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易感人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基因分型方法的初步构建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合理、详尽、可行的HIV-1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集南昌地区部分男性性接触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测量HIV病毒载量。提取其病毒RNA,设计引物并对HIV的Env区和Gag区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后的c DNA进行测序,比对序列并分别构建Env区和Gag区的分子进化树,确定样本的基因亚型,并分析p 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果本研究的3例样本中,1例样本的HIV病毒载量为43.9 copies/ml,其余2例均<20 copies/ml。3例样本经核酸序列分析,均鉴定为CRF01_AE亚型。结论此HIV-1基因分型方法合理、详细,可为国内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朱端昊 冯长华 路亮 贺凤兰 魏芳芳 张健 倪贤生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分型 系统发育学 江西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HBV和HCV感染的疾病特征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情况和疾病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本(HBsAg)、抗HCV和抗HIV指标,应用SPSS 16.0分析数据。结果共计收集1 03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中单纯HIV感染者814例(78.4%),HIV-HBV感染者176例(17.0%),HIV-HCV感染者39例(3.7%),HIV-HBV-HCV感染者9例(0.9%)。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传播途径在单纯HIV组、HIV-HBV和HIV-HCV(含HIV-HBV-HCV)3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ST异常率在HIV-HBV(33.9%)、HIV-HCV组(34.0%)均较HIV组(15.0%)高,ALT异常率以合并HBV组(38.3%)较高,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男性人群中。HIV-HCV组以静脉注射与血液传播途径较高(54.2%),异性性传播次之(39.6%);HIV和HIV-HBV组以异性性传播途径较高(67.7%、71.0%),同性性传播次之(30.7%、23.9%)。结论 HIV-HBV/HCV合并感染应引起重视,疫苗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控制HBV合并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现有防控体系下,应进一步强化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胡茂红 孙华宝 冯长华 胡塔 路亮 徐丹 周显凤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滤纸干血片样品用于自愿咨询检测HIV抗体的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在自愿咨询检测HIV抗体工作中,用采集末梢血制成滤纸干血片替代采集静脉血的可行性。方法采集200例自愿咨询受检者的手指末梢血及静脉血(抗凝全血和非抗凝血)。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抗凝全血分别制成滤纸干血片样品,非抗凝血则分离出血清,并在不同条件下保存。用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类滤纸干血片与静脉血清经ELISA法检测,定性结果一致。与血清的测量结果相比,直径6 mm的滤纸干血片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径10 mm的滤纸干血片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滤纸干血片样品用生理盐水和pH7.4的PBS洗脱均可,300μL的生理盐水洗脱效果更好。滤纸干血片保存1周的结果稳定。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滤纸干血片与静脉血清判读结论一致。结论采集末梢血制成的滤纸干血片,以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结果可靠、稳定,且操作简便,运输和保存无生物危害,可替代采集静脉血用于自愿咨询HIV抗体检测工作。 冯长华 郑扬云 付玲 魏芳芳关键词:滤纸干血片 艾滋病病毒抗体 自愿咨询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007年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建立规范化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对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卫生部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简称《规范》),结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管理要求,从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四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相关检验活动的有效运行达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倪贤生 吴越 冯长华 朱晨光关键词:HIV 实验室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文中从抗AIDS化学药物、抗AIDS天然药物、AIDS疫苗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等方面地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AIDS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研究概况与进展,希望为未来研究抗AIDS病毒药物和方法提供参考作用。 郑扬云 吴越 倪贤生 冯长华 朱端昊 魏芳芳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 药物 南昌市艾滋病检测网络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掌握南昌市现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现状,通过现场调查方式,对18家艾滋病网络实验室的基本建设、人员、设施和设备、质量管理、生物安全运行以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帮助推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检测工作质量,达到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实验室网络检测体系的良好运行,更好地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吴越 朱晨光 冯长华 刘光辉关键词:艾滋病 检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