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岩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 冯岩战永轩谢鹏陈明辉李永利
- 关键词:神经介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 ^(125)I对家兔神经组织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125I对家兔正常神经组织的放射损伤,为临床实施内放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雄性家兔30只。重量1.6~2.0 kg,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对照组家兔脑内植入无放射性聚胺酯薄膜;1.2mci组和0.6 mci组为125I植入组,分别植入放射活度1.2 mci、0.6 mci的125I聚胺酯薄膜。观察实验动物生存情况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动物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仅见脑白质水肿。125I植入组均出现组织坏死,坏死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在距离放射源2.0~2.5 cm处,损伤有明显减轻表现,与对照组动物无明显差异。结论125I对家兔神经组织的放射损伤,在一定半径内随放射活度增加而加重,在其有效放射半径以外损伤明显减轻,不会对临床实施内放射治疗造成影响。
- 冯岩蒋传路
- 关键词:碘-125家兔神经组织
- 瞬目反射对老年人脑干梗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老年人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100例老年人(50例健康受试者、5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BR检测。确定BR正常值,记录各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50例脑干梗死患者行MRI检测,比较MRI与BR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健康对照组BR各波潜伏期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10.9 ms、R2为30.4 ms、R2'为29.5 ms,波幅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306.3μv、R2为276.7μv、R2'为257.8μv。脑干梗死组中有44例BR异常,其中6例中脑梗死患者BR正常;36例桥脑梗死患者BR完全异常;8例延髓梗死患者R1正常,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BR与MRI检查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瞬目反射是一种早期诊断脑干梗死的有价值的临床电生理方法,相对于传统MRI检查,其诊断率稍低,但能敏感地反应脑干尤其是脑桥的病变情况,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 赵春雨田晓彦张伟兵张慧冯岩
- 关键词:瞬目反射老年人脑干梗死
- 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术后脑脊液中S100B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治疗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检测脑脊液中S100B表达差异,并探索S100B是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预测因子。方法 5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腰椎穿刺术各取5份脑脊液样本,使用ECLIA进行检测。结果接受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每日S100B的浓度在某种程度具有高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趋势,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单变量分析提示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S100B浓度及平均脑脊液S100B浓度能够预测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P<0.05),通过使用ROC曲线及多元变量分析提示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S100B浓度及平均脑脊液S100B浓度不能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脑脊液中S100B能够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但不能独立地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李瑞岩李庆斌袁清华陈明辉冯岩李永利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100B开颅夹闭术介入治疗脑血管痉挛
- 血管内介入治疗35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被引量:2
- 2013年
-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由于其位置深在,紧邻脑干、脑神经,基底动脉本身具有许多穿通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开颅手术风险及难度极大,近几年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基底动脉顶端的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成首选。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
- 王曙辰李瑞岩陈明辉李庆斌冯岩袁青华李永利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顶端血管内技术穿通动脉神经介入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共103处狭窄,其中基底动脉狭窄29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23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48处。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并通过临床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01例,植入支架101枚,平均动脉狭窄程度从术前的82.84%±8.14%降为术后的10.61%±5.09%;手术失败2例(支架无法到位1例,刺破动脉1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28例,好转51例,无明显变化19例,因并发症加重5例。67例DSA随访6~14个月,出现再狭窄27例,其中再狭窄率<50%21例,再狭窄率≥50%6例。临床随访12个月,新发TIA 4例,小面积脑梗死4例,少量脑室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 王鹏宇郑自立冯岩王洪军李庆斌陈明辉王峰张严公李永利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
- 碘125间质内照射治疗大鼠脑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内C6胶质瘤动物模型,研究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间质内照射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采用立体定向方法接种于大鼠脑内右尾状核区建立肿瘤模型,而后分为对照组15只,治疗组15只。1周后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照组在原脑内靶点注入无碘125材料,治疗组注入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平均放射活度37 mBq。分别于2、3、4周通过MRI检查测量两组肿瘤直径,最后处死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6细胞接种后1周,大鼠脑内均可见肿瘤形成。对照组与治疗组肿瘤直径增长速度明显不同,4周后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病理学检查见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及内部结构损伤。结论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可通过间质内照射对大鼠脑内C6胶质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有望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
- 冯岩武峰李仙锋蒋传路
- 关键词:碘125胶质瘤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脑膜瘤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脑膜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第一、三病房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17例(实验组)及320例非脑膜瘤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PCR-RFLP)检测和比较两组MTHFR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677T、A1298C)各种基因型(CC、CT、TT)的分布情况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两组MTHFR的C677T中CC基因型的频率和TT基因型的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OR=2.012,95%CI=1.460-2.772;TT:OR=0.399,95%CI=0.254-0.628,P<0.05),实验组MTHFR的(0.450)C677T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OR=0.529,95%CI=0.420-0.666,P<0.05)。两组A1298C的等位基因分布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MTHFR基因的C677T中TT等位基因提示潜在的易患脑膜瘤的风险,而CC等位基因会降低中国北方人群患脑膜瘤的风险。
- 陈明辉李瑞岩冯岩蒿忠飞赵哲峰孙旭李永利
-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脑膜瘤多态性
- 颅内动脉瘤合并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我院发病情况及个体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针对9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8例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脉狭窄;1例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择期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合影像学及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9例入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有1例血管内再狭窄;2例患者瘤颈处复发。1例动脉瘤夹闭术后择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随访期间无颅内出血倾向。其余病例责任血管血流顺畅,支架位置无明显改变,病变血管管径正常;病变血管的分支血管无明显异常、闭塞或狭窄等;动脉瘤瘤体、瘤颈处均无造影剂进入。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伴发脑动脉狭窄的患者,通过仔细的术前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谢鹏李瑞岩冯岩王洪军李庆斌陈明辉蒿忠飞李永利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狭窄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
- 显微镜下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锁孔手术459例的手术经验,总结锁孔手术临床应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270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52例。经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手术137例。结果:外伤及高血压引起脑内血肿2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效果良好。颅内肿瘤全切除266例(74.7%),次全切除90例(2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 邢春阳杨海城蒋传路叶伟冯岩
- 关键词:微创神经外科锁孔手术颅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