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肠癌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肿瘤
  • 2篇肿瘤转移
  • 2篇小鼠
  • 2篇裸小鼠
  • 2篇盲肠
  • 1篇信使
  • 1篇信使核糖核酸
  • 1篇血循
  • 1篇血循环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直肠
  • 1篇结肠直肠肿瘤
  • 1篇抗原
  • 1篇环中
  • 1篇核酸

机构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篇王平治
  • 3篇兰澜
  • 3篇陈路
  • 2篇王少华
  • 1篇钟鸣

传媒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建立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一种建立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方法 :运用盲肠造疝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 ,同时以Alu基因为标志 ,利用PCR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裸小鼠肝脏中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 :盲肠原位接种瘤块后 2周 ,大部分裸小鼠均长出直径 1cm的盲肠实体瘤 ,接种成功率为 88%。接种后 4~ 6周的裸小鼠中 ,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 ,5 7.1% ( 4 7)肝组织中检测到Alu基因 ,表明裸小鼠肝脏中存在着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论 :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 ,方法简单且成功率高 ,同时易于观察肿瘤的生长。
陈路王平治兰澜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肿瘤转移盲肠小鼠
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肿瘤细胞微转移的检测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建立一种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方法 运用盲肠造疝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 ,同时以Alu基因为标志 ,利用PCR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裸小鼠肝脏中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 盲肠原位接种瘤块后 2周 ,大部分裸小鼠均长出直径 1cm的盲肠实体瘤 ,接种成功率为 88%。接种后生长了四周以上的裸小鼠中有 5 7.1%在其肝组织中能够检测到Alu基因 ,而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 ,表明在这些裸小鼠的肝脏中存在着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论 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 ,其方法简单且成功率高 ,同时易于观察肿瘤的生长。大部分裸小鼠在接种后四周到六周就能够利用PCR法在肝脏中检测到微转移的肿瘤细胞。这一发现可为以后大肠癌微转移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陈路王少华王平治兰澜
关键词:裸小鼠大肠癌肿瘤转移
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CEA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大肠癌的分期以及术后发生肝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CEAmRNA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 ,利用RT -PCR检测了 38例大肠癌病人的术前外周血、术中门静脉血和术后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 血循环中CEA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 ,即使在DukesA期的病人中也有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阳性者 (33 3% )。随访发现 ,血循环中尤其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呈阳性的大肠癌病人日后发生肝转移的机率大大高于CEAmRNA呈阴性的病人 [5 / 9(5 5 6 % )vs3/ 2 6 (11 5 % ) ,P =0 0 2 4 ]。结论 检测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对于准确评估大肠癌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路王少华钟鸣兰澜王平治
关键词:CEAMRNA大肠癌血循环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