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淋然

作品数:5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贮藏
  • 2篇鲜切
  • 2篇保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羊毛
  • 1篇乙缩醛
  • 1篇乙酰
  • 1篇乙酰氧基
  • 1篇英文
  • 1篇植酸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反应
  • 1篇衰老
  • 1篇衰老过程
  • 1篇缩醛
  • 1篇天葵
  • 1篇芹菜素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傅淋然
  • 5篇郁志芳
  • 4篇姜丽
  • 3篇蒋娟
  • 2篇罗海波
  • 2篇张丽
  • 1篇宋留丽
  • 1篇赵友兴
  • 1篇马青云
  • 1篇余坚勇
  • 1篇黄圣卓
  • 1篇周雪婷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鲜切莲藕褐变期间酚类提取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英文)被引量:9
2013年
从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莲藕中提取出酚类物质,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藕片中主要含有焦性没食子酸、羟酪胺、儿茶酚和咖啡酸4种。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单位质量酚清除自由基能力则呈现先升后降最后略有上升的趋势。说明酚类物质含量的不同与其抗氧化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常温贮藏期间,鲜切藕片中的酚类物质种类不变,但含量会改变,与莲藕褐变关系密切的是焦性没食子酸、儿茶酚和咖啡酸,其中焦性没食子酸与莲藕清除自由基能力关系密切。
蒋娟姜丽傅淋然郁志芳
关键词:鲜切莲藕酚类自由基褐变
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蛋白质组学已开始应用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以明确蛋白差异表达与成熟衰老的关系和深入揭示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的重要性、果实样品蛋白的提取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机制、果实抗病性机制、冷害机制以及采后处理对果实成熟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张丽罗海波姜丽蒋娟傅淋然郁志芳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果实衰老
采后植酸处理对紫背天葵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14年
以紫背天葵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1、0.5 mmol/L和1 mmol/L)植酸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袋(15μm厚)挽口包装,并置于0℃条件下贮藏15 d,每5 d测定一次生理指标,包括腐烂率、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植酸处理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采后紫背天葵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延缓衰老。其中,0.5 mmol/L植酸处理有效减小MDA和O2-·的积累,维持了较好的细胞膜的完整性,在抑制呼吸速率和PPO活性、增强POD和SOD活性方面也效果显著,由此说明,0.5 mmol/L植酸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紫背天葵贮藏生理品质,延缓衰老。
姜丽蒋娟张丽傅淋然郁志芳
关键词:紫背天葵植酸保鲜
鲜切果蔬的品质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6
2010年
鲜切果蔬的新鲜、健康、卫生和方便等特点使其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新领域。鲜切果蔬因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处理,产品的品质下降快、生理生化代谢加剧、易受微生物侵染,货架寿命缩短。本文简述了引起鲜切果蔬品质劣变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技术和综合保鲜技术,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罗海波姜丽余坚勇周雪婷宋留丽傅淋然郁志芳
关键词:鲜切果蔬货架寿命保鲜技术
灰毛浆果楝茎的化学成分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毛浆果楝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7-烯-3-酮-22,25-环氧-23,24-丙酮乙缩醛(1)、chisopanin M(2)、3β-羟基-5-烯-豆甾(3)、7α-羟基-4-烯-3-酮-豆甾(4)、3β-羟基-5-烯-7-酮-豆甾(5)、7α-羟基-谷甾醇(6)、22E-7α-甲氧基-5α,6α-环氧-8(14),22-二烯-3β-羟基麦角甾(7)、7β-羟基-4-烯-3-酮-胆甾(8)、3β-乙酰氧基-2β,4β-二羟基-16-酮-孕甾(9)、17α,20R-二羟基-3,16-二酮-孕甾(10)、2β,3β-二羟基-16-酮-孕甾(11)、3β,7α-二羟基-20-酮-孕甾(12)、2α,3β-二羟基-5-烯-20-酮-孕甾(13)、1,4-二烯-3,16-二酮-2-羟基雄甾(14)、5-烯-17-酮-3β,16β-二羟基雄甾(15)、芹菜素(16)和annuionone D(17)。结论除化合物14和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灰毛浆果楝中分离得到。
傅淋然马青云黄圣卓郁志芳赵友兴
关键词:芹菜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