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朝贤

作品数:30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结核
  • 13篇肺结核
  • 9篇肺炎
  • 6篇重症
  • 5篇通气
  • 5篇重症肺炎
  • 5篇重症监护
  • 5篇监护
  • 4篇重症监护室
  • 4篇阻塞性
  • 4篇耐药
  • 4篇监护室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患者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26篇广州市胸科医...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俞朝贤
  • 13篇李德宪
  • 11篇劳穗华
  • 10篇王娟
  • 7篇梁燕琼
  • 5篇黄苏
  • 4篇江颖仪
  • 4篇肖芃
  • 3篇陈晓军
  • 3篇陈飞鹏
  • 3篇潘巧红
  • 3篇李俊红
  • 2篇陈志宏
  • 2篇谢贝
  • 2篇刘志辉
  • 2篇李春燕
  • 2篇董海平
  • 2篇谭守勇
  • 2篇李红霞
  • 1篇傅红梅

传媒

  • 3篇现代医院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医学会结...
  • 1篇中国防痨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结...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黄醇结合蛋白、肌酐尿素氮比值、降钙素原在诊断肺结核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肌酐尿素氮比值(Cr/BUN)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肺结核合并终末期肾病(ESDR)患者发生肺炎及腹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
江颖仪俞朝贤陈华李德宪劳穗华梁燕琼李俊红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肺结核降钙素原视黄醇结合蛋白
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检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的变化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普通结核科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送检,采用流失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另将观察组按CD4^+检测水平分成低水平组(CD4^+<400 cell/ul)和正常水平组(CD4^+≥400 cell/ul);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CD4^+水平,并统计分析ICU不同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3±242.17 vs 635.03±318.78 cell/ul,P<0.01);ICU低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23.40±5.05 vs 20.41±3.55)及死亡率(66.2%vs 15.5%)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普通结核科患者而言,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预后。
俞朝贤李德宪王娟黄苏卢庭裕劳穗华李艳
关键词:结核重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
189份死亡病案书写质量缺陷分析
目的了解死亡病案书写质量情况,为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2010年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广东省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2010年版)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发生的住院死亡病例189份病历...
黎婉媚李春燕李天义俞朝贤
关键词:死亡病案病历书写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gyr基因突变特点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的gyr基因突变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理提供地区性资料。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gyr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23株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中,15株存在gyr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5.2%,突变位点包括89位、90位、91位和94位;1株存在gyr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突变位点为511位。结论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的gyr基因突变情况与其它地区存在差异。
尹小毛俞朝贤谢贝郑小凌
关键词:喹诺酮GYRA基因结核分枝杆菌
家庭综合干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6例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超重(12例)、肥胖(42例)和重度肥胖(12例)三组。实施家庭综合干预,对比各组干预前后的BMI和嗜睡评分(采用Epwrorth评分法)。结果三组患者经过家庭综合干预之后,BMI均有下降(P<0.001);Epwrorth评分有下调(P<0.05)。结论实施家庭综合干预对降低OSA患者BMI,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陈晓军俞朝贤陈秀梅李艳玲
关键词:家庭综合干预OSABMI
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比值、降钙素原在诊断肺结核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肺结核合并终末期肾病(ESDR)患者发生肺炎及腹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
江颖仪俞朝贤陈华李德宪劳穗华梁燕琼李俊红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肺结核降钙素原视黄醇结合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吸阻抗和睡眠呼吸紊乱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患者气道阻力和睡眠呼吸紊乱的特点。方法 选取已确诊为COPD11例(COPD组)、OSAHS15例(OSAHS组)、重叠综合征4例(重叠组)和健康对照1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夜间睡眠多导图监测和气道阻力测定,分析各组气道阻塞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COPD组、OSAHS组及重叠组的呼吸总阻抗(Zrs)、呼吸总黏性阻力(R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OPD组及重叠组的Zrs、R5、R5.20、Fres、X5、Re、Rp阻力均显著高于OSAHS组(均P〈0.05);OSAHS组的R20、Rc。均高于COPD组(均P〈0.05)。COPD患者FEV1/Pre%与睡眠效率成正相关(r=0.632,P〈0.05),与觉醒次数、低氧时间和氧减指数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2、-0.868、-0.846,均P〈0.05)。结论 COPD、OSAHS和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中心气道阻力和外周气道阻力均有升高;COPD患者以外周气道阻力增加为主,OSAHS患者以中心气道阻力增加为主;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总阻抗,呼吸道总黏性阻力比COPD和OSAHS患者更高。COPD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密切,其中低氧时间和氧减指数为较好的反映指标。
陈飞鹏俞朝贤陈晓军潘巧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气道阻力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及空腹、服药后2 h的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结果复治(OR=2.540,P=0.028)、合并空洞(OR=4.092,P=0.021)、贫血(OR=10.921,P=0.005)、C_(min)≥0.7665 mg/L(OR=6.813,P<0.001)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851(95%CI:0.774~0.929),约登指数为0.590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χ^(2)=8.719,P=0.273)。结论C_(min)≥0.7665 mg/L、合并空洞、复治、贫血的MDR/RR-TB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唐浩杰杨子龙俞朝贤冯治宇董海平李祥赵威邝浩斌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多药肺结核神经系统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利奈唑胺的疗效,以及比较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血肌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计数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中,细菌消除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为82.0%(41/50),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4.52±6.88)×109/L、(12.44±7.01)×109/L、(112.28±82.59)μg/L、(66.28±37.71)mm/1h;治疗后分别为(9.94±3.43)×109/L、(7.64±3.46)×109/L、(57.19±59.23)μg/L、(50.56±27.15)mm/1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14、4.345、3.163、2.098,P值均<0.05。血小板治疗前为(306.54±150.94)×109/L,治疗后为(259.18±140.39)×109/L,治疗前后比较,t=1.625,P=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治疗前为(104.88±118.54)μmol/L,治疗后(118.15±122.18)μmol/L,t=-0.535,P=0.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作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劳穗华俞朝贤陈华肖芃
关键词:肺炎乙酰胺类恶唑烷酮类
降钙素原和肺部感染评分在肺结核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作用被引量:3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pulmonaryinfectionscore,CPIS)的动态变化,对肺结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09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0Et5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肺结核组与非肺结核组;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发生VAP第1、3、7天PCT和CPI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VAP时PCT及CPI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i±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的相同观察时间点,其血清PCT及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PCT的F值为13.036,CPIS评分的F值178.349,两组患者发生VAP第1天和第3天PCT、CPIS评分与气管插管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的PCT及CPIS评分与气管插管时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患者的机械通气、ICU住院和总住院时间与VAP第7天PC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3,0.71;而与第7天CPI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4,0.70,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早期监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PCT及CIPS评分,可以判断VAP的发生,其动态变化可预测V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王娟刘励军肖芃李德宪梁燕琼俞朝贤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结核降钙素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