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艳 作品数:32 被引量:207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占全市总报告起数的83.56%,涉及病例1 221例,占81.67%。4月(10起)、11月(16起)多发,集中在小学(36起)和初中(19起),农村学校(40起)多于城市(11起)。61起均为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病种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事件发生至报告平均时间为10d,事件持续时间平均为14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r=0.843,P<0.01)。结论应大力推广水痘等疫苗的接种,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 张烽 侯晓艳 袁建明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2011—2016年南通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南通市2011—2016年流感样病例报告情况和病原学分型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家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2011—2016年流感样病例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 d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的流感样病例的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6年共监测流感样病例69 783例,占门急诊总数的2.64%,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门急诊总数比例(ILI%)有显著上升趋势(X^2=3 025.21,P<0.05)。流感样病例0~<5岁组发病率最高(2.53%),5~<15岁组次之,且两个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X^2=4 344.22,P<0.05)。6年来ILI%最高峰出现在2012年第30周,周ILI%达到7.64%,最低是2015年第52周,周ILI%为1.04%。本市流感发病高峰存在冬春季和夏季两个高峰,以甲型流感为主,优势亚型主要为H3亚型和B型。结论:南通市应重点针对H3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同时多关注新甲型H1N1的流行动态,推荐每年9~10月加强<15岁年龄组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 侯晓艳 朱平 马平 魏叶 霍翔关键词:流感 流感样病例 南通市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了解南通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疫苗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和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AEFI个案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特征描述和比较分析。结果 :南通市2010—2014年报告AEFI 4 180例,报告发生率为48.89/10万剂;年龄分布以<1岁为主,占42.18%,男女性别比为1.31∶1;通州、如东和崇川区报告数略多;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1.98/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63/1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共39例;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性皮疹为多,99.95%病例治愈或好转。结论:南通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正常,AEFI报告发生率偏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报告特异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凌剑 廉丽华 侯晓艳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儿童预防接种 2012—2017年南通市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南通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7年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224名VCT门诊检测咨询者中,男女比为5.43∶1,以20~29岁(51.03%)、未婚(49.55%)、大专及以上(49.51%)为主,主要求询原因为男男性行为史(占41.46%)。VCT门诊咨询者HIV阳性检出率为19.51%,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8%。多因素分析显示,≥40岁、男性、低学历、男男性行为、非固定异性性行为、梅毒阳性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通市VCT门诊求询者HIV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加大全人群艾滋病宣传力度,扩大检测范围。 周小毅 侯晓艳 朱平 马平 夏宏丽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通大学6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7.8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公开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和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持谨慎态度,92.3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艾滋病教育。性行为发生率为18.44%,而在性行为中,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7.24%。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生、非医学专业、看过黄色图文或电影、注射过违禁品、赞成在校发生性行为、对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无所谓的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倡导安全性行为应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陈沄渟 庄勋 侯晓艳 邢易天 陈雪萍 张雁翔关键词:大学生 艾滋病 性行为 南通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分析 2009年 目的:评价南通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南通市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77例,其中确诊282例(实验室确诊183例,流行病学联系1例,临床诊断98例),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符合率为100.0%。麻疹报告发病率为3.69/10万,较2007年的2.19/10万上升了68.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22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79.79%。其中20岁以上发病人数199例(70.57)%;有免疫史的39例(13.83%),无免疫史的117例(41.49%),免疫不详126例(44.68)%,其中20岁以上199例发病人中,有免疫史的仅7例(3.52%)。结论:该年度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往年明显提高,主要监测指标已显著超过部、省要求,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血清标本采集率均达到监测要求。然而,血清标本3天内及时检测率仍有待提高,必须加强实施对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廉丽华 侯晓艳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启东市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启东市不同人群中乙肝流行状况,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人群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并检测1~59岁人群的HBsAg携带率和抗-HBs水平。结果:我市l~59岁不同人群乙肝HBsAg阳性率为2-39%,乙肝抗-HBs阳性率为35.79%,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时期(1992-2001年)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5.24%、69.05%,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时期(2002年以后)人群的接种率和及时率为99.67%、94.12%。结论我市从1992年开始全面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人群HBsAg阳性率有了明显下降。说明乙肝疫苗在阻断HBV母婴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全市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达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倪洪英 侯晓艳关键词:抗-HBS 乙肝疫苗接种率 南通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死因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分析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死因现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合理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9年的人口资料和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死因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09年,南通市平均老年系数为17.63%;预测2013年老年系数将超过20%,2030年将超过30%;≥60岁老年人死亡率为37.17‰;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13.19‰)、恶性肿瘤(8.85‰)、呼吸系统疾病(5.56‰)、损伤和中毒(0.96‰)及消化系统疾病(0.78‰)。结论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是老年人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蔡波 沈洪兵 林玲 侯晓艳关键词:老年人 死亡率 2008—2020年南通市疫苗接种安全性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2008—2020年南通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报告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南通市13年来AEFI监测系统运行质量以及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分析13年来南通市AEFI报告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群体AEFI报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总结常见AEFI的发生规律。结果2008—2020年共报告11796例AEFI个案,平均报告发生率为59.93/10万,严重AEFI的报告发生率为2.79/10万,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10213例,报告发生率为51.89/10万,异常反应1519例,报告发生率为7.72/10万。13年间报告发生率呈“W型”波动,2013年起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AEFI报告数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3∶1;2岁以下儿童报告占比最高,7岁以上儿童中发生严重AEFI占比较高(χ^(2)=23.84,P<0.01)。一年四季均有报告,AEFI合计在4—6月和7—9月占比较高,严重AEFI则在1—3月占比最高。报告的AEFI中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接种后1天以内(89.71%);从不良反应临床诊断分布来看,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占主要部分;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比最高,发生率为5.83/10万。从疫苗分布来看,报告率排在前10位的疫苗有7种属于非全国免疫规划疫苗,另外3种全国免疫规划疫苗是麻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结论2008年以来南通市AEFI监测工作推进的较平稳,监测系统敏感性不断提高,且具备发现罕见严重AEFI的能力。但监测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达到预防接种及时安全预警的功效。 侯晓艳 廉丽华 倪杰 张之海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成人白破二联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接种于20~49岁健康成人群体,于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及12个月采集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白喉抗毒素,观察抗体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接种1个月后,阳性率均提高、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显著上升,但全量组GMT水平并不比半量组GMT高。免疫后12个月,两组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均由中保护水平下降为低保护水平。此外免疫12个月后,全量组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均可获得较好免疫效果,但无论何剂量、年龄组单针免疫持久性均欠理想。成人型Td全程免疫后抗体持续时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朱平 蔡波 张志兰 侯晓艳关键词:白破二联疫苗 白喉抗毒素 免疫原性 免疫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