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脂肪肝病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肝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病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干预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以通为补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余敏
  • 1篇唐成林
  • 1篇周敏
  • 1篇钱文中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及时程电针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PERK/ATF4/CHOP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基于肝脏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分析不同强度、不同时程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模型组、假电针组、强刺激电针组、弱刺激电针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3、4周3个亚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丰隆”“足三里”,疏密波(4 Hz/20 Hz),电流强度分别为4 mA、2 mA,持续20 min,1次/d,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假电针组只连接电针仪,不通电。不同时程亚组分别干预2、3、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红色脂滴聚积明显,强刺激电针组4周时大鼠肝细胞红色脂滴明显减少。与同时程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与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同时程高脂模型组比较,强、弱刺激电针组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同时程假电针组比较,强、弱刺激电针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与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强刺激电针组大鼠肝脏组织PERK、ATF4、CHOP蛋白表达降低(P<0.01),弱刺激电针组大鼠2、3、4周时肝脏组织PERK、CHOP蛋白表达降低(P<0.01),2周时ATF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同时程强刺激电针组比较,弱刺激电针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本组2周时比较,强、弱刺激电针组大鼠3、4周时血清ALT、AST含�
罗翱余敏李钢唐成林钟馨仪杜曜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电针
基于“以通为补”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思路
2024年
“以通为补”理论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主要是通过宣通腠理,温脏通阳,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变应性鼻炎作为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病程常迁延难愈,临床采用中医疗法卓有成效。患者因惧针和畏惧口服中药导致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受限。故临床上,外治法运用中药熏蒸联合透灸法宣散与温通并用,择法简而专,临床疗效显著,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新思路。内治法应用中药内服,深究病机,随机应变,实现祛邪以“通”,温“通”以“补”。文章基于“以通为补”思想,浅谈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内外治法治疗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韩洁伍丽余敏
关键词:以通为补变应性鼻炎中药熏蒸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视空间定向能力、执行功能等)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显著,
钱文中余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NLRP3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1组、电针2组,每组15只,各组再按干预时间的不同(2、3、4周)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电针1组和电针2组均取丰隆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电流强度分别为4 mA、2 m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脏IL-1β和IL-18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NLRP3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1组和电针2组干预2、3、4周后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电针1组比较,电针2组2、3、4周后大鼠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电针1组干预4周后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最低(P<0.05)。结论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可影响NAFLD大鼠治疗效果,其中电流强度4 mA且干预4周的作用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余敏罗翱李钢钟馨仪杜曜宇周敏黄云龙韩洁伍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