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治亮

作品数:219 被引量:2,663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2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9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87篇盆地
  • 49篇油气
  • 47篇储层
  • 37篇碳酸
  • 37篇碳酸盐
  • 33篇盐岩
  • 33篇碳酸盐岩
  • 31篇勘探
  • 29篇塔里木盆地
  • 24篇地质
  • 22篇成藏
  • 21篇流体
  • 19篇页岩
  • 19篇四川盆地
  • 17篇白云岩
  • 16篇地层
  • 15篇碳酸盐岩储层
  • 14篇岩石
  • 14篇页岩气
  • 13篇奥陶系

机构

  • 1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2篇中国石油化工...
  • 46篇中国石化石油...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9篇中国石化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同济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地质矿产部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217篇何治亮
  • 25篇钱一雄
  • 22篇何生
  • 15篇李双建
  • 14篇张军涛
  • 12篇李慧莉
  • 12篇沃玉进
  • 11篇周雁
  • 10篇张殿伟
  • 10篇朱东亚
  • 10篇王芙蓉
  • 9篇金之钧
  • 9篇聂海宽
  • 9篇焦存礼
  • 8篇尤东华
  • 8篇张英
  • 8篇李天义
  • 7篇高山林
  • 7篇武恒志
  • 7篇陈强路

传媒

  • 4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石油实验地质
  • 13篇地学前缘
  • 6篇石油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新疆地质
  • 4篇岩石学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2篇2006年中...

年份

  • 5篇2024
  • 17篇2023
  • 7篇2022
  • 17篇2021
  • 15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23篇2017
  • 8篇2016
  • 17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2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燕山中期运动及其对盆地改造与成藏的控制作用
<正>燕山中期构造运动是中国西部一次全区性的重大构造事件,导致了构造体制的变格、盆地反转及隆起与山前构造带的形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构造样式。燕山中期奠定了后期成盆、成
何治亮高山林
文献传递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被引量:22
2005年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西早期运动、海西晚期运动、燕山中期运动为界线将西部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划分为古亚洲洋体制下的震旦—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古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泥盆—中二叠世开合旋回、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二叠世—晚侏罗世盆地旋回和现今大洋体制下的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旋回。按盆地的旋回性和改造程度可将西部盆地群分为弱改造多旋回盆地等六类。针对多旋回盆地多期形成的多种烃源在空间上并列、叠置、交错的复杂状况和复杂沉降及热体制下的多期生烃、排烃及运聚保存过程,完善了已有的复式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内容,提出了油气成藏单元的概念并用于对复式油气系统内部不同部位成藏要素与过程的总结。在对已知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两大盆地中主要油气聚集带成藏的静态条件与动态过程,分别建立了成藏模式,强调西部油气聚集具有多源多期多灶供烃,两大类多成因储层和封闭系统形成、破坏与重建构成多种储盖组合,不同区带具有多类型圈闭纵、横向空间组合样式,存在多期聚集、破坏、调整等复杂过程。初步形成了从“古亚洲域和特提斯域的区域控制→多旋回盆地演化与多变的叠加改造方式→多源多期生烃形成多相态油气→复式油气系统中多类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理论脉络。
何治亮顾忆高山林
关键词:多旋回盆地演化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的控油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燕山主幕运动形成的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广泛分布,腹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多为白垩系底部不整合控制下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从不整合的形成、结构特征等方面论述了不整合对油气的控油作用,具体表现:①风化作用有效地改善了不整合面下砂岩储层的物性;②形成了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③不整合面下形成多个地层型圈闭;④不整合的形成期是一次重要的成藏和调整期.
洪太元蔡希源何治亮王芙蓉
关键词:不整合控油作用准噶尔盆地
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是当前油气地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测龄技术成为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的重要技术,多种测龄手段联用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江汉平原区具有典型的叠合盆地特征,存在当阳复向斜等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埋藏区和京山地区等多期持续抬升区。在前一类地区,镜质体反射率记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裂变径迹等综合反映,该区具有"多段式"热历史,至少发生过2次地质事件,分别对应于侏罗纪-早白垩世后以及古近纪后的大规模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事件;在第二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和锆石(U-Th)/He测龄、裂变径迹和(U-Th)/He热史反演等综合反映,该区志留系在早白垩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快-慢-较快的抬升冷却过程,分别对应于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地层大幅度抬升冷却、早白垩世-古近纪盆地拉张沉降和古近纪中期盆地内隆起抬升剥蚀事件。不同类型低温热年代学测龄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沉积埋藏区地层沉降-古地温演化历史,再现多期持续剥蚀区地层冷却和构造抬升-剥蚀过程。
周雁李天义何生何治亮樊德华杨兴业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构造-热演化叠合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41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对其20余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和录井分析,结合显微镜、铸体薄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配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的分析,认为镇泾地区D工区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并且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为主,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河口坝微相物性次之,亦可作为储层的有利区域。通过分析储集物性与砂岩粒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中砂岩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通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的研究,认为影响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该区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少,埋深2 400 m以上孔隙度小于10%;胶结作用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岩作用,既可通过胶结物的生成减少岩石的孔隙,又可通过抑制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持颗粒间的距离;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尤其是深部储层中两期溶蚀作用的发生,使孔隙度得以改善,从而使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变得更加有利。
徐梦龙何治亮尹伟王瑞刘春燕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塔东北库鲁克塔格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与加拿大西部盆地惠而浦(Whirlpool point)剖面对比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比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阐明了前者经历了三次主要白云岩(化)作用事件。①成岩早期-浅埋藏的粉细晶白云岩作用,Sr为42.75×10-6,Mn为315×10-6~506×10-6,Fe为0.2650%~0.403%;δ13CPDB=-0.47‰~-0.28‰,δ18OPDB=-7.3‰~-7.43‰,87Sr/86Sr=0.71085;平均REE=18.84×10-6,δEu平均为0.66、δCe平均为0.81,估算的形成温度分别为47.6℃和55.12℃;②中(深)埋藏的细晶及中(粗)晶白云岩化作用;Sr为56.27×10-6,Mn为312×10-6,Fe为0.13%;δ13CPDB=-1.5‰,δ18OPDB=-8.5‰,87Sr/86Sr=0.7100;REE=18.08×10-6,δEu平均为0.72、δCe平均为0.77,盐水包裹体中的均一温度平均为108.34℃,盐度变化为4%~13.7%NaCleqv;③沿裂隙或溶洞形成的粗-巨晶或鞍形的热液白云岩(石)交代充填:Sr为29.1×10-6~49.9×10-6,Mn为498×10-6~754×10-6,Fe为0.15%~1.14%;平均δ13CPDB=-0.48‰,δ18OPDB=-8.82‰,87Sr/86Sr=0.70996;平均REE=15.08×10-6,δEu平均为0.70、δCe平均为0.78;鞍形白云石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20~150℃,盐度为5%~12%NaCleqv;溶洞中的粗-巨晶白云岩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40~180℃,盐度为5%~18%NaCleqv;与西加盆地惠而浦(Whirlpoolpoint)剖面典型的热液白云岩相比较,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中寒武系白云岩中缝洞中的粗-巨晶及鞍形白云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均要高,但有序度、δEu、δCe、盐水包裹体形成温度及盐度相对低;因而推断它与西加盆地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来源不同,其流体来源于沿深部伸展走滑断裂-再循环地层热卤水,与海西晚期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强烈挤压后弱伸展引起的二期或以上的压扭-走滑构造有关。
钱一雄尤东华陈代钊卿海若何治亮马玉春田蜜席斌斌
关键词:白云岩成岩阶段地球化学
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协同演化控制下的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富集效应
2024年
显生宙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2大构造域演化历史对塔里木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效应包括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成藏与调整改造等。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分别经历了扩张、俯冲-消减和关闭-碰撞造山过程。特提斯域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3个阶段,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古亚洲洋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多陆-岛-洋的格架下经历了复杂的伸展—聚敛过程。受特提斯洋(昆仑-阿尔金分支洋)和古亚洲洋(南天山洋分支)协同演化控制,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新生代2个从伸展—聚敛的巨型盆地旋回,与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旋回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多类型规模性储层和盖层,构成了油气形成的优越物质基础。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多圈层协同演化控制的油气富集效应体现在:①多类型盆地原型与后期构造改造决定了塔里木台盆区不同部位油气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②北部坳陷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塔北—顺托—塔中地区大型油气富集区形成的基础;③多期构造运动伴随的构造破裂与古岩溶作用造就了断控缝洞型和岩溶缝洞型2类各具特点且规模发育的储集体;④区内构造与地温场差异演化决定了油气聚集区内油气相态与次生改造的规律性变化。台盆区大型古隆起和不整合面、走滑断裂带、高能相带及其叠加区是油气有利目标区。
何治亮何治亮杨鑫云露曹自成云露曹自成
关键词:成藏要素盆地原型古亚洲洋特提斯洋
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被引量:7
2009年
以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分析,认为砂泥岩段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Ⅰ型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沉积地层.砂泥岩段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扇三角洲、潮坪、泻湖、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由扇三角洲、潮坪、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盆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沉积特征不同,各体系域沉积特征揭示了砂泥岩段沉积演化过程.
许杰何治亮郭建华刘辰生郭原草苏调红
关键词:层序地层冲积扇扇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被引量:70
2010年
对塔河油田442口钻遇奥陶系井的岩溶型储层段的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受到了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两期岩溶作用的改造,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低温大气水条件下,受控于构造(原型盆地、构造变形)、层序(结构、样式)、岩相(沉积相、成岩相)、流体(地表、地层、深源)和时间等5种因素,形成了储集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分带性明显的岩溶缝洞储集体。北带以大洞、大缝为主,中带为孔-洞-缝型,南带为局部有孔、洞的裂缝型储层。不同地区和层系主控因素各不相同。塔河北部地区在长期和多期的暴露过程中,发生了多期岩溶旋回的叠加,储层形成受控于以表生岩溶为主的单因素多期复合作用,形成了3套洞穴型储层;在上奥陶统覆盖较厚的南部地区,由于暴露时间短,岩溶作用相对较弱,有利储层的发育同时受古地形及暴露时间、高能相带、断裂裂缝分布和后期埋藏溶蚀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所控制。
何治亮彭守涛张涛
关键词:碳酸盐岩奥陶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勘探前景
进入更深、更复杂的盆地深处寻找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河南部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
何治亮云露尤东华刘存革王康宁刘永立彭守涛钱一雄焦存礼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前景塔里木盆地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