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林
- 作品数:33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是由健康人混合血浆中分离制备的一种血浆蛋白制剂,主要含有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原转化因子(FⅦ)、抗乙型血友病因子(FⅨ)和自身凝血酶原(FX)。在临床上,PCC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和因维生素K缺乏或患肝病而引起的出血症状。近年来,随着PCC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的提高,PCC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本文综述了PCC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临床使用和安全性。
- 文圆何彦林
- 关键词:血栓安全性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优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方法基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人免疫球蛋白Fc段激活补体的试验方法,优化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25、50、100、150、200和250 Lf/ml)、IVIG浓度(5、10、20、30、40和50 mg/ml)和补体效价(15、50、75、100和150 CH50/ml)3个试验条件;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计算变异系数(CV),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在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100~200 Lf/ml、IVIG浓度50 mg/ml和补体效价≥75 CH50/ml的条件下,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典型的"S"型,可准确计算出IVIG Fc段激活补体的指数(IFc)。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几乎重合为一条,10次测定的IFc值的CV=8.91%。结论优化了IVIG 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优化后的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
- 何彦林张璘张继鹏张齐明刘晓杨晓东张安山
-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 何彦林刘晓潘孟娇刘晓宇张璘张继鹏张安山杨晓东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HBsAg室内质控参考品的制备和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建立室内质控参考品以鉴别诊断试剂的质量和控制操作误差,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准确度。方法以国家标准品为标准制备灵敏度系列参考品、特异性参考品及精密性参考品。检测其稳定性,并进行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的比较及不同厂家、三批试剂的比较。结果制备的室内质控参考品在-20℃与4℃保存3~4周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参考品,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不同厂家、同一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我们建立的室内质控参考品适宜作HBsAg室内质控,提醒我们在更换试剂厂家时应特别注意室内质控参考品的变化。
- 冯君平高建军刘向明张云涛成岩何彦林周海云席仲兴胡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人凝血因子Ⅷ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是人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成分,血液中FⅧ过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国内FⅧ大多以血浆冷沉淀为起始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在此工艺中,血浆的采集、血浆融化、冷沉淀离心、冷沉淀的溶解、层析前样品的预纯化、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均对FⅧ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 窦姿何彦林
- 密度计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血液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多批蛋白质含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函数曲线,用密度计检测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利用密度计连续测定人血清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各15批样品,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离散性小,重复性好,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人血清蛋白测定的t=1.06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的t=1.789,P>0.05,其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快速准确,适合对血液制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快速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 杨晓东张金何彦林张安山张磷
- 关键词:密度计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
- 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在血浆冷沉淀离心工艺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血浆冷沉淀离心工艺的关键设备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确保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离心工艺的要求。方法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3批试生产试验和10批冷沉淀生产。对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的监测。采用ACL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Ⅷ效价。采用双缩脲法检测冷沉淀溶解液蛋白含量。计算冷沉淀的收率和比活性。结果通过对离心机的确认,确保了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提取工艺的要求。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质控标准。10批血浆冷沉淀的离心过程中,血浆的进液温度、出液温度符合工艺要求,冷沉淀收获率平均(9.3±0.8)kg/L,10批冷沉淀的比活性平均(34.4±8.0)IU/g,符合质量标准。结论通过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的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表明此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的提取工艺要求。
- 刘晓李青窦姿韩祥东张金张安山何彦林
- 关键词:原料血浆冷沉淀
- 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 2011年
- 通过制备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研究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聚合A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抗体,成功地制备了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且该免疫血清具有中和活性,研究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抗原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曹馨匀何彦林高建军刘卫涛张廷芬陈晓航罗树权
- 关键词:碳二亚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人凝血因子Ⅷ工艺过程效价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测定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生产过程中各关键质控点的FⅧ活性,计算各工序收率。方法采用FⅧ效价测定法(一期法)测定原料血浆、冷沉淀溶解液、化学沉淀后溶液、S/D病毒灭活后溶液、层析纯化洗脱液、超滤后原液、冻干后样品及干热后样品中FⅧ的效价;Lowry法测定各样品的蛋白含量并计算比活;根据各步制品的效价和重量计算各工序FⅧ活性的收率。结果 10批血浆中FⅧ效价平均值为(0.62±0.17)IU/ml,比活平均值(0.011±0.003)IU/mg;FⅧ活性在各步工序中回收率为:离心冷沉淀工序73.78%,化学沉淀工序79.64%,S/D病毒灭活工序93.10%,离子交换层析工序64.96%,超滤工序94.20%,冻干工序90.33%,干热病毒灭活工序79.25%,整个工艺FⅧ的总活性回收率23.96%。按照血浆中FⅧ平均含量0.62 IU/ml计算,每升血浆可产出FⅧ149 IU。7批FⅧ的生产过程中,原液中FⅧ比活较冷沉淀平均提高了170倍。结论获得了由原料血浆到FⅧ成品各关键工序的收率,为生产出高纯度、高质量的FⅧ提供了数据支持。
- 李青刘晓文圆窦姿张安山张金何彦林
- 关键词:效价工艺过程收率
- 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中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的初探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和白喉类毒素6种抗原分别致敏人O型血红细胞形成红细胞-抗原结合物;然后,6种致敏红细胞分别与IVIG孵育,与特异性抗体形成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此复合物与补体反应,在541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并绘制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分别计算IVIG中针对上述6种抗原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采用此方法,用6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测定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10次,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结果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BsAg、破伤风类毒素和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分别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较平缓,而白喉类毒素致敏的红细胞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下降明显,呈典型的"S"型曲线。计算结果显示,IVIG中针对此六种抗原的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相对于参考品均大于80%。Fc段生物学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采用多种抗原分别致敏红细胞,可以用来检测IVIG中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为深入了解IVIG制品中的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席亮钱秋娟张继鹏赵一欢刘晓何彦林
- 关键词:抗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