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修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预科
  • 4篇预科教育
  • 4篇教育
  • 3篇大学预科
  • 2篇大学预科教育
  • 1篇学科
  • 1篇政治倾向
  • 1篇天主
  • 1篇天主教
  • 1篇人才辈出
  • 1篇主教
  • 1篇宗教
  • 1篇宗教团体
  • 1篇晚宴
  • 1篇五邑侨乡
  • 1篇校长
  • 1篇辛亥革命
  • 1篇辛亥革命时期
  • 1篇教育学
  • 1篇教育学学科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何修文
  • 2篇张训涛
  • 1篇何红卫

传媒

  • 3篇暨南学报(哲...
  • 2篇东南亚研究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华文...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香港的宗教团体及其政治倾向被引量:2
1999年
香港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香港社会中最大的教派,信徒人数50多万,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0%,其影响力则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但香港的众多教会分属西方许多国家,故香港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教会基本上山头林立,难以合一。本文对香港教会(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下同)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与分析。对香港教会的分派以及广大的基督徒参与“社会关怀”活动和对香港回归及回归后特区政府的政治态度等作出了客观评价,并指出:由于历史的传统太深,门户的歧见太重,教会的“合一”将十分艰难,且进程将非常缓慢。但教会在香港有较大的影响力,国家和特区政府应予以重视,并从“珍惜宗教人才、用好宗教政策、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好工作。
何修文
关键词:基督教天主教
辛亥革命时期的五邑海外华侨与香港
1998年
广东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同香港与中国近代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以香港为从事民主革命的基地,追随孙中山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或以香港为连接祖国与世界的桥梁,促进了香港的繁荣;或以香港为国际科技和信息的交汇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五邑华侨正是利用香港作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奋发图强、惊心动魄的史剧,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何修文
关键词:五邑侨乡人才辈出辛亥革命
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04年
  2004年11月20~21日,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隆重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贾益民教授、纪宗安教授分别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教授在欢迎晚宴上作了重要讲话.52位来自港澳及内地部分高校的领导及预科教育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何修文张训涛
关键词:大学预科副校长教育学学科办学模式
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被引量:15
2005年
 中国内地的大学预科教育有近百年历史,但大学预科教育的内涵、类别及功能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个空白。目前国内大学预科主要有留学预科、港澳台侨预科、民族预科及宗教预科等,其主要的功能有:补习备考、素质教育、能力训练和淘汰筛选,等等。国内大学预科教育目前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需要从大学预科教育的定位、分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及考试与招生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加以规范。
何修文
关键词:大学预科教育
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之比较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从演变历程、教育制度的异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就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进行比较,详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对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指出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相同点在于都是西化的产物及都具有汰选的功能,但教学内容、办学特点和招生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认为香港与内地预科教育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重要性,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内地大学预科教育。
何红卫何修文
关键词:大学预科教育
港澳回归异同比较
1999年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两年,澳门回归在即,港澳回归表面雷同,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内部机制、中英或中葡关系还是谈判过程都有很多不同之处,澳门有澳门的政情、民情和地情,这就是“澳门特色”。澳门回归可以以香港回归为借鉴,但决不能简单照搬“香港经验”。
何修文
关键词:港澳
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隆重召开
2005年
2004年11月20—21日,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隆重召开。50多位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高校的领导及预科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何修文张训涛
关键词:预科教育高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