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周
- 作品数:268 被引量:3,515H指数:38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基于放牧系统单元的草地可持续管理:概念与模式被引量:11
- 2020年
- 放牧系统单元是放牧过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体的稳定格局,具有移动性、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地带性(地理地带性和时间地带性)和脆弱性,可以提供支持(如土壤保持)、供给(如草畜产品)、调节(如气候调节)、文化(如文化传承)等多种服务功能。放牧系统单元的组分?草地、畜群、人居之间的相互割裂是放牧管理不当的严重问题,容易造成草地退化和牧民贫困等生态和经济问题。放牧系统单元的重建对我国草地畜牧业转型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放牧系统单元的重建可以采取3种模式:1)联户/合作社为单位的现代游牧模式;2)家庭/小型牧场为单位的定居放牧模式;3)合作社/大型牧场为单位的划区轮牧模式。
- 董世魁杨明岳任继周尚占环赵昕月董全民刘文亭仁钦端治窦声云周学丽土旦加史德军
- 关键词:生态功能失衡原因
- 基于大食物观的草地农业发展趋势及关键科学问题
- 2024年
- 大食物观下,国家食物安全的重点是饲料粮安全。草地农业是全球最重要的食物生产系统之一,既直接生产草畜产品,又间接地为食物生产提供生态保障,满足国家对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目前,草地农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水平亟待提高,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亟待加强。种子是草地农业的物质基础,天然草原和栽培草地(也称“人工草地”)是草地农业生产食物的主要基地,草地保护为草地农业开展食物生产“保驾护航”,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促进食物生产的效益放大。草地农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水平依靠基础研究的创新。为此,本文分析了草类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与种子生产控制、牧草优质高产栽培与转化、草原生态生产力维持与修复、草地有害生物管理、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与管理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应的关键科学问题。
- 侯扶江李岚宁娇娄珊宁李春杰沈禹颖南志标任继周
- 关键词:栽培草地种质资源生物灾害生产层草业科学
- 为什么不能停止放牧
- 放牧(grazing)通过草地—家畜的直接作用维护草地和家畜健康、生产草畜产品、取得经济效益.它是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传统意义的放牧地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一半,包括草原、部分耕地和林地.放牧系统的植物生产超过...
- 侯扶江苟晓伟任继周
- 关键词:草原管理放牧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活性元素
- 游牧文明是人类文明发生的原点,在中国以伏羲时代为表征。伏羲氏初现于华夏民族的传说中,实际代表了人类文明发生的普遍规律。
- 任继周
- 关键词:草原文化中华文化活性元素
- 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被引量:30
- 2010年
- 放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与传承草原文化,就应以放牧为核心,建立现代轮牧制度。人、草原、家畜是草原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通过放牧这一基本功能,将草原-家畜-人居耦合成一个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系统运行中产生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总体现。其中包含了草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艺术形式、民族性格等,并延伸到政治、军事行为。在草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放牧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后各生产先进国家都完成了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其转型的主要内涵为以划区轮牧为核心,配合定居点、饮水点、围栏、饲草料、牧民合作社等系统建设,建成人-草地-家畜的草原生态系统,这是保持与传承草原文化的必要途径。
- 任继周侯扶江胥刚
- 关键词:游牧草原文化划区轮牧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被引量:21
- 2002年
- 根据自组织理论探讨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 6个自组织特性 ,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性、有序性、非线性、开放性、非平衡性和涨落性。认为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它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及系统内部的协同效应 ,才能产生结构和功能的有序状态 ;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必须抓住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控制 ,特别是要控制系统内部生态的、经济的。
- 蒋建生任继周蒋文兰
- 关键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非线性开放性
- 发展草地农业,促进西部大开发
- <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前植物(草地环境)-植物-动物-外生物”四级生产层的农业生态系统,是草地生态系统在人为的干预下,不断地向农业化方向发展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它逐步具备了自然生态系统难以具备的各种功能,...
- 任继周张自和侯扶江
- 文献传递
- 实行草地农业确保粮食安全
- 本文讨论实行草地农业确保粮食安全问题,草地农业系统在天然草原中建立人工草地,并可将“人畜共粮”改变为“人畜分粮”;将草食家畜取代部分养猪;以籽粒-营养体混合型农业取代单一籽粒型农业,从而发挥草地农业系统多方面节约资源,提...
- 任继周
- 关键词:草地农业粮食安全谷物产量农业生态系统
- 文献传递
- 回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的开发研究被引量:18
- 1999年
- 西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殊 ,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由于长期不适宜的开发 ,生态破坏严重 ,面临严峻的脱贫致富任务 ,但该地区同时蕴藏丰富的资源 ,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后 ,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有关省区的规划研究部门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积累了可观的资料 ,为岩溶地区科学适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模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较早介入我国南方草地的开发研究 ,尤其是岩溶地区的开发研究。文章系统总结 2 0年来 ,主要是“六五”至“八五”期间 ,以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为主的科研力量在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开发研究中 ,探索成功模式和经验 ,在分析岩溶地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基础上 。
- 任继周
- 关键词: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
- 传统农耕文化在黄土高原上的困境与机遇被引量:21
- 2010年
- 农耕农业是在动物农业之后,现代化农业之前的一个农业生产阶段。黄土高原畜牧文化发生在先,农耕文化后起,两者长期并存,互有消长。数千年期间经过十一个阶段,八次嬗替,最后农耕文化随着耕地农业的稳定而定位于黄土高原。此后外部环境变化,耕地农业面临困境。支持农耕文化在黄土高原长期存在的依据相应改变。草地农业相对于农耕农业,具有保持土壤肥力,节约化肥、水热资源及增加收益多方面的内在优势,农耕文化向草地农业文化演替已成历史的必然,也是周祖时期的农业文化的历史回归。而这种文化的回归正是耕地农业系统向草地农业系统变革的必要条件。
- 任继周胥刚
-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耕文化草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