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红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间充质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4篇血管
  • 4篇血流
  • 4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血管活性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中药
  • 3篇肺康
  • 3篇分化
  • 3篇肝细胞
  • 2篇动脉
  • 2篇造血
  • 2篇衰竭
  • 2篇体外
  • 2篇缺氧

机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天津昂赛细胞...

作者

  • 17篇任红英
  • 8篇赵钦军
  • 8篇韩忠朝
  • 6篇卢士红
  • 5篇杨少光
  • 5篇朱明娟
  • 4篇邢文
  • 4篇马凤霞
  • 4篇池颖
  • 4篇黄琪
  • 3篇刘蒙
  • 2篇田堃
  • 1篇庞爱明
  • 1篇李妍涵
  • 1篇任倩
  • 1篇王彤
  • 1篇赵春华
  • 1篇张晓光
  • 1篇韩之波
  • 1篇刘拥军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3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和方法,观察分化后的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酶学法从脐带全层组织中分离UC-MSCs,采用改良的肝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诱导后2、4周,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RT-PCR检测肝细胞标志性基因AFP、ALB和CK19 mRNA。ELISA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培养液中ALB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HLA-Ⅰ和HLA-Ⅱ。结果从人脐带基质中分离培养的UC-MSCs在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体系的培养下,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转化成为多角形或类圆形,并且表达AFP、ALB mRNA和蛋白,诱导后的UC-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诱导后的细胞不表达HLA-DR。结论UC-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分化后的M细胞仍具有低免疫原性。
任红英赵钦军刘拥军卢士红李妍涵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分化
肺康血管活性作用机理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合用中药肺康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影响及肺康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麻醉犬用心导管的方法应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察两种药物的相互拮抗作用 ,并测定动脉血气水平。结果 :肺康能够拮抗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减低心肌收缩力和降压作用 ,但是不能拮抗心得安减慢心率作用。在呼吸机限制潮气量的情况下 ,应用肺康后动脉血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结论 :肺康的血管活性作用并非通过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 ,肺康可以增加肺血流量。
任红英黄琪朱明娟
关键词:肺康血管活性作用血流动力学
牙胚组织中可分离得到大量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已经有研究从牙髓、牙囊和牙周组织中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牙胚是牙的前体,能否从中直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目前未知。目的:从人流产胎儿牙胚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生物学特征。方法:无菌条件下挖出水囊流产胎儿牙床中的整个牙胚,剪碎后分别用胶原酶Ⅱ和胰酶消化,过滤除去颗粒物后,细胞悬液用培养液洗涤,培养、扩增得到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测定和多向分化功能鉴定。结果与结论:经过3次传代后,从单个胎儿牙胚中即可获得超过107形态均匀的、梭形贴壁细胞,其表达CD105、CD73、CD90和CD44等表面标志,不表达CD34、CD45标志;在体外向成骨、成脂分化,在体内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提示用贴壁法可从人胎儿牙胚中分离得到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
杨少光邢文田堃刘蒙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牙胚间充质干细胞
胎肺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PO,IL-l1,肝素的扩增体系中分为2组培养。第1组为脐血单个核细胞单独培养,第2组脐血单个核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第7,10,14天时进行活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1a和CD6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4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第2组在第10天时获得的CD41+细胞和CD61+细胞数量最多,分别为第1组的4.5倍和4.7倍;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显示,2个组的CD41a+和CD61+细胞的核发育不成熟。结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刺激CD41a+和CD61+细胞生成,但不能促进幼巨核细胞核的发育。
张晓光杨少光任红英赵钦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
中药肺康对正常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任红英黄琪朱明娟
关键词:中药肺康麻醉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
中药肺康血管活性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2003年
任红英黄琪朱明娟
关键词:中药肺康血管活性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心肺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近年来在心肺血管疾病研究中已成为热点之一。由于VEGF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从而其在血管丰富的肺脏疾病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肺组织是气血交换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血管支气管结构,由于VEGF的生成受氧分压的调节,生成后促进新血管形成,肺脏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其二者的关系。
任红英朱明娟
关键词:肺血管疾病VEGF新血管形成血管通透性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缺氧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14年
缺氧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脑、肺、血管疾病和肿瘤血管新生以及干细胞分化、胚胎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作用贯穿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在心、肺、体、血四个层面都能产生显著的拮抗缺氧效应。祖国医学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抗缺氧治疗方面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任红英
关键词:缺氧活血化瘀中药
不同缺氧条件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分组成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缺氧条件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15只脱颈处死,取双侧股骨,分离BMSC接种于T25培养瓶中。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1组、缺氧2组、氯化钴组。各组细胞分别以低密度(5×102/cm2)、中密度(1×104/cm2)、高密度(1.5×106/cm2)接种于培养基。对照组置于常氧条件(37℃、5%CO2、21%O2)培养,缺氧1组于2.5%~4%O2、5%CO2、91%~92.8%N2条件下培养,缺氧2组置于7%~8%O2、5%CO2、87%~88%N2条件下培养。氯化钴组在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100μΜ/L。各组细胞培养7 d后观察结果。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BMSC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表达,RT-PCR法检测OCT4及内皮细胞相关基因(VEGF、FLT-1、FLK-1)表达。结果对照组以梭形成纤维样细胞为主,少有细胞融合现象;缺氧1、2组出现较多个体较大、扁平而宽阔的骰子样细胞;氯化钴组细胞呈圆形,个体较小。缺氧1组BMSC增殖率高于缺氧2组;中密度接种细胞增殖率最高;氯化钴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缺氧1、2组ALP染色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及氯化钴组,且缺氧1组高于缺氧2组(P均〈0.05)。缺氧1、2组OCT4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仅对照组及氯化钴组OCT4基因表达阳性。VEGF在缺氧1、2组表达均为阴性,而在氯化钴组表达阳性;各组FLK-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FLT-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在2.5%~4%O2、1×104/cm2接种密度条件下,小鼠BMSC中一种分化程度较高、宽阔、扁平、ALP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进一步增高。
任红英赵钦军王彤程雪莲程涛
关键词:缺氧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分化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有功能的低免疫原性肝细胞样细胞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DHC)后,是否具有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二步法肝细胞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并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不同时间DHC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蛋白(ALB)和尿素的浓度,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HC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UC-MSCs低表达甲胎蛋白(AFP)、ALB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和蛋白,成肝诱导分化后14和28dDHC均高表达肝细胞标志AFP、ALB、CK-19以及色氨酸2,3-加双氧酶基因。诱导后的DHC能够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和分泌尿素,不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而且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UC-MSCs在体外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DHC且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征。
任红英赵钦军邢文杨少光卢士红任倩张磊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样细胞分化免疫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