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泗昌
-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压氧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系统评价高压氧(HBO)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系统评价,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13年7月)、EMbase(1974年1月~2013年7月)、EBSCO(1965年1月~2013年7月)、CENTRAL(1987年1月~2013年7月)、CBM(1978年1月~2013年7月)、CNKI(1980年1月~2013年7月)、VIP(1989年1月~2013年7月),全面收集高压氧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Cochrane 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试验429例患者,均为非安慰剂对照试验,有3个试验采用匹茨堡失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失眠症状(390例),其中1个试验采用PSQi五个时间点却未采用PSQi的总分不易统计故剔除,剩余2个试验中HBO组失眠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MD=3.59,95%CI(1.95,5.23)],由于文献量太少,故未作漏斗图分析比较发表偏倚.刘敏、文春芳及刘冬梅3个试验(227例)提及SDS及SAS量表评估因焦虑抑郁引起失眠症状,但无统一的量化指标,无法进行Meta分析.李万文的试验(48例)采用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各指标比较失眠症状的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李万文、文春芳及刘应生3个试验运用HBO后失眠症状缓解的有效率,采取二分类变量方法进行Meta分析,3个试验中HBO组失眠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MD=4.34,95%CI(1.95,9.63)],由于文献量较少,未作漏斗图分析比较发表偏倚.只有2个试验报道了不良事件,主要是轻微的头昏及轻中度中耳气压伤等,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基于当前证据,HBO治疗失眠症有一定的疗效,目前未观察到HBO治疗失眠症的严重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势必对本研究结果的证据强度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进一步
- 程媛媛任泗昌曾宪容刘倩赵沁陈胡萍
- 关键词:高压氧失眠症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所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脑出血患者。纳入发病24h以内入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详细收集所有与早期血肿扩大相关的指标,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HE)及非血肿扩大组(non-HE,NHE)。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形态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病6h内CT检查结果则是判断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的重要依据。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h内CT检查提示血肿形态越不规则,发生血肿扩大的几率越高。
- 万鹏程任泗昌
-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 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系统评价伴有无症状颅内动脉瘤(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VIP、Pubmed、EMBASE、EBSCO HOST、迈特思创等.全面收集伴有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队列研究707例患者,其中48例伴有颅内动脉瘤,急性脑梗死患者无症状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6.8%;文献质量均较高,异质性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类患者与无颅内动脉瘤的脑梗死患者相比,在静脉溶栓后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7,95% CI0.69 ~ 1.99,P=0.56),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0,95%CI0.44 ~6.59,P=0.45),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20 ~6.27,P=0.89).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未发现伴有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增加.本研究结果仍需今后临床中累积更多的病例来进一步证实.
- 陈胡萍曾宪容高椿程媛媛任泗昌赵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META分析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约占卒中患者的15%,有早期神经功能不稳定和恶化的倾向及风险,1个月内死亡率40%,1年后75%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残疾或死亡[1-2]。脑出血(ICH)赋予了更高的死亡率,其治疗干预措施,目前主要集中在支持治疗和二级预防,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任何一个急性干预、改善功能的措施[3]。血肿扩大是患者早期恶化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4]。识别和预防血肿扩大对治疗脑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5]。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文献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 任泗昌曾宪容
-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
- 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BSCO、CENTRAL、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822例患者,均为非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HBO)组抑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MD=4.82,95%CI(3.12,6.52)],但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大。剔除3篇文献行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仍提示HBO组抑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MD=3.91,95%CI(3.35,4.47)]。有2个试验报道了不良事件,主要是头晕、心悸、轻度耳痛、耳鸣等,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基于当前证据,高压氧对卒中后抑郁的HAMD评分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且尚无严重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有必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 尹俊雄曾宪容任泗昌程媛媛程远潘福琼
- 关键词:高压氧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纤溶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评价纤溶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纳入非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为纤溶酶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在脑梗死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200~300 U,静脉滴注7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250 mL,静脉滴注7 d。比较2组发病后90 d的死亡率及生活依赖率,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发生出血性转化(HT)情况。结果:2组发病后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溶酶组生活依赖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纤溶酶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H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HT患者的预后不劣于不伴HT的患者。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期脑梗安全、有效。
- 尹俊雄曾宪容程远程媛媛万鹏程任泗昌王普代红源郭富强
- 关键词:纤溶酶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 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1例未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性登记研究.根据住院期间CT或MRJ复查示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16例和非出血组135例。对可能影响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校正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获得最佳预测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入院时随机血糖、脉压差、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随机血糖(0R=1.274,95%CI:1.093-1.485)、脉压差(0R=1.208,95%CI:1.005-1.051)是影响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随机血糖为5.575mmol/L、脉压差为35mm Hg时具有最佳预测效应。结论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脉压差增高的患者需高度警惕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可能。
- 尹俊雄曾宪容程远万鹏程王普任泗昌代红源郭富强
- 关键词:脑梗死
- 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目的系统评价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12)、EMbase(1974-2012.12)、EBSCO(1965-2012.12)、CENTRA L(2012.11)...
- 曾宪容尹俊雄任泗昌程媛媛程远
- 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溶栓脑梗死患者(422例)中发生自发性HT 33例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比较早发型HT组(18例)及晚发型HT组(15例)两组的临床及预后。结果自发性HT多发生在7天以内,出血部位多位于梗死灶中心或周围,其中大脑皮层出血比例最大。自发性HT出血量较少,经积极调整治疗,一般不会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早发型HT与晚发型HT在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可能发生HT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影像学复查,及时发现HT,尽早调整治疗方案。降纤治疗可能增加晚发型HT发生率。
- 尹俊雄曾宪容程远程媛媛任泗昌
-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