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旋磊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胆道
  • 4篇胆汁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肝移植
  • 3篇胆管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移植肝
  • 2篇热缺血
  • 2篇自体
  • 2篇磷脂
  • 2篇肝缺血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大鼠肝移植
  • 1篇胆道系统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任旋磊
  • 8篇周杰
  • 8篇赵宏峰
  • 5篇王宇
  • 2篇张国伟
  • 2篇郑志鹏
  • 2篇余晟
  • 1篇王峥
  • 1篇肖强
  • 1篇李谦
  • 1篇林艺雄
  • 1篇林建清
  • 1篇梁海飞
  • 1篇毛盛名
  • 1篇张斌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大鼠肝移植术中相对热缺血(relative warm ischemia time,RWIT)造成胆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胆道相对热缺血0min(A组)、胆道相对热缺血60min(B组)、胆道相对热缺血60min并于术后每日腹腔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c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检测各组术后2h及术后第1、3、5天胆汁中总胆汁酸(total bilirubin,TBA)浓度、磷脂(phospholipid,PL)浓度、TBA/PL值,并留取胆道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检测胆汁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南mse,γ-GT)水平作为观察胆管损伤的指标。结果A组术后TBA、PL及TBA/PL均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TBA浓度:术后早期B、C组明显低于A组(F=19.662,P〈0.05),此后逐渐升高,到第3天各组之间已无明显差异(F=1.244,P〉0.05)。PL浓度:术后B组较C组下降明显,此后缓慢升高,至术后第5天仍低于C组(t=2.832,P〈0.05)。TBA/PL值:术后早期B组明显高于A组,并于术后逐渐升高,至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C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变化,在各个时间点A、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7,P〉0.05)。胆道损伤评分(胆汁ALP水平、γ-GT水平、胆道病理形态学评分、线粒体平均体积及胆道上皮细胞微绒毛密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对照组)大致正常,B组(相对热缺血组)最重,C组(干预组)较轻。结论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肝移植术后早期分泌的胆汁中胆盐及磷脂分泌均降低,其中胆盐早期恢复分泌,而磷脂恢复分泌较迟,导致了早期TBA/PL值增高,胆汁毒性增强,是导致胆道损伤的因素之一;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可增加胆汁中磷脂浓度,并降低TBA�
余晟周杰赵宏峰王宇任旋磊郑志鹏
关键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磷脂酰胆碱类胆汁
大鼠肝移植不同供肝切取技术对供肝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移植供肝切取过程中不同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即标准法组(A组)、快速法组(B组)和改良快速法组(C组),每组各行20对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中资料和术后3周存活率及冷灌洗后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在供肝切取手术时间上C组明显较A、B两组为短(P<0.05),其术后3周存活率也高于A组(P<0.05)。光镜下C组与A、B两组相比肝窦内未见红细胞。结论:标准法和快速法适合于刚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单位,为提高供肝质量、改善术后存活率应选择改良快速法。
赵宏峰王宇任旋磊周杰
关键词:肝移植供体
胰十二指肠切除64例术后胰瘘的预防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比较分析,对导致PD术后胰瘘的最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64例PD有7例发生术后胰瘘,其中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和随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胰瘘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8(18~93)天。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胰腺本身及周围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胰肠吻合口的充分减压,术后通畅的腹腔引流以及术中生物蛋白胶和术后奥曲肽的应用对预防PD术后胰瘘有益。
毛盛名梁海飞林建清肖强任旋磊张斌李谦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瘘
胆汁中总胆汁酸盐/磷脂比例与大鼠移植肝胆道相对热缺血损伤的相关性
2010年
背景:据报道,供肝的热缺血、冷保存时间过长都可导致移植肝产生"毒性胆汁",并进而损伤胆道,然而胆道相对热缺血是否也会引起胆汁成分改变,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相对热缺血损伤模型,观察胆道相对热缺血对大鼠移植肝分泌的胆汁中总胆汁酸盐、磷脂浓度的影响及与胆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用SD大鼠32只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相对热缺血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Ⅰ组为假手术组,只游离肝脏,不进行肝脏冷灌注;Ⅱ、Ⅲ、Ⅳ组的胆道相对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30,60min,即分别在门静脉开放后0,30和60min时开放肝动脉。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术后胆汁中总胆盐浓度,酶比色法测定磷脂浓度。取肝门部胆管,光镜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胆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分析总胆汁酸盐/磷脂比例与胆道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及结论: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31只。肝移植胆道相对热缺血可以引起移植肝分泌的胆汁成分改变,表现为总胆汁酸盐/磷脂比例升高,胆汁毒性增加,这种改变与相对热缺血时间呈正相关,相对热缺血时间越长,胆汁成分改变越明显;而且与胆道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呈密切正相关,说明胆汁成分改变是相对热缺血导致胆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任旋磊赵宏峰张国伟王宇周杰
关键词:胆汁器官移植胆汁酸盐磷脂
Ntcp、Bsep、Mdr2蛋白改变致胆汁失衡在大鼠自体肝移植胆道相对热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背景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及导致移植物功能受损的最主要因为之一,因此被肝移植先驱Roy Calne称之为“阿喀琉斯之踵”。目前以弥漫性或局灶性的移植物胆管树狭窄、扩张、毁损及管型形成为病理特征的缺...
任旋磊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胆汁热缺血损伤
文献传递
电子胆管镜治疗肝胆管手术后残留结石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电子胆管镜在肝胆管术后残留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应用电子胆管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167例,采用"循洞而进,见石即取,先易后难,化整为散"的原则进行操作。结果:98例1次取净全部结石,31例2次取净结石,38例3次以上取石。4例未完全取净,结石取净率达97.0%。术后出现发热37例,腹泻21例,T管放置不到位7例,胆管出血7例,窦道破裂致胆汁腹膜炎1例。结论:电子胆管镜治疗肝胆管术后残留结石,可明显降低残石率及再手术率。
赵宏峰任旋磊周杰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残留
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早期胆汁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早期胆汁成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道相对热缺血0min组(B组)和60min组(C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检测各组术后第0、1、3、5、7天胆汁中总胆汁酸(TBA)浓度、磷脂(PL)浓度、TBA/PL值,及各亲水性、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结果在术后早期同一时点,A、B两组的TBA浓度、PL浓度、TBA/PL值、各亲水性及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B组相比,C组术后早期胆汁中TBA浓度及PL浓度下降(P<0.05),TBA/PL值升高(P<0.05),但均在7d内恢复正常;C组术后早期疏水性胆盐TC、TDC、TCDC的摩尔浓度升高(P<0.05),亲水性胆盐T-β-MC的摩尔分数下降(P<0.05),均在3d内恢复正常。结论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汁中胆盐比例增高,特别是疏水性胆盐比例增高,胆汁毒性增强;术后第7天时胆汁成分即可恢复正常,胆汁毒性消失。
任旋磊周杰赵宏峰张国伟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胆汁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比较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的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为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部位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组,n=6)、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n=12)、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n=12)。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远端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比较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结果:Ⅱ组肝移植大鼠肝门部胆总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病理形态学评分明显高于胆总管近端和胆总管远端(P<0.05),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肝门部损伤较重。肝门部线粒体平均体积(V)高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高于近端(P<0.05);肝门部微绒毛面积密度(AMV)低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低于近端(P<0.05),提示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Ⅲ组肝移植大鼠肝外胆道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远端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术中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其中胆总管近端耐受性最好,其可能是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的合适部位。
赵宏峰周杰王宇任旋磊
关键词:肝移植肝外胆管再灌注损伤
MG132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60min冷缺血和恢复血流灌注90min后,检测血清ALT、AST浓度和SOD、MDA的活性,并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切片。结果 IRI+MG132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较IRI组大鼠下降(P<0.05),在MG132作用下,大鼠血清SOD活性升高,而MDA产生减少(P<0.05)。这些差异也可以从IRI+MG132组相对于IRI组Suzuki评分的改善得到证实。结论 MG132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大鼠移植肝急性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林艺雄周杰郑志鹏余晟赵宏峰任旋磊王峥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酶体抑制剂
大鼠移植肝胆道系统不同部位异质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差异的比较
2010年
目的 研究胆道系统不同部位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胆管周围血管丛构筑形式的不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差异.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小叶间胆管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结果 Ⅱ组的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评分在胆总管近端与小叶间胆管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门部损伤较重(P<0.05) 线粒体平均体积(V)及微绒毛面积密度(AMv)比较在肝门部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在Ⅲ组以上各指标都表现为肝门部最重,小叶间胆管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 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周围血管丛不同部位构筑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胆道系统各部位损伤程度的差异.该结果为解释肝门部胆管狭窄高发率的临床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胆总管近端损伤最轻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肝移植中,应尽量以胆总管近端作为最佳吻合部位.
赵宏峰周杰王宇任旋磊
关键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胆管周围血管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