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妹

作品数:30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抗体
  • 3篇预后
  • 3篇体检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抗核
  • 3篇抗核抗体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指数
  • 2篇多态
  • 2篇心病
  • 2篇心磷脂抗体
  • 2篇血浆
  • 2篇血浆致动脉硬...

机构

  • 18篇萍乡市人民医...
  • 12篇江西省萍乡市...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0篇任妹
  • 10篇彭可君
  • 9篇廖永强
  • 8篇夏洪娇
  • 5篇孟芳
  • 4篇黄永建
  • 3篇蔡丽娟
  • 3篇陈波
  • 2篇陈华良
  • 2篇廖永强
  • 2篇彭素萍
  • 2篇张勇
  • 2篇赵勇
  • 2篇杨剑
  • 2篇黄可可
  • 2篇王小明
  • 1篇文晓琴
  • 1篇吴俭
  • 1篇张永根
  • 1篇孟芳

传媒

  • 5篇实验与检验医...
  • 3篇江西医药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细胞及Fas/FasL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及Fas/FasL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Graves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为首次行^(131)I治疗,经治疗随访12个月后,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54例)和复发组(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1/Th2偏移情况以及Fas/FasL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IL-10高于对照组,缓解组的IL-10高于对照组,复发组的IL-12、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的IL-12、IL-12/IL-10低于观察组及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观察组的IL-12、IL-10、IL-12/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as、FasL高于对照组,缓解组、复发组的Fa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的Fas低于观察组及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观察组的Fas、Fas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复发的Graves病患者的免疫反应更趋于Th1,Fas水平随着Graves病的发展升高,提示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联合辅助T细胞的趋向以及Fas检测结果评价其治疗效果。
蔡丽娟任妹刘剑荣潘幸
关键词: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TH1/TH2FAS/FASL
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
2022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甲组40例[HBsAg(+)HBeAg(+)HBcAb(+)]、乙组50例[HBsAg(+)HBeAg(-)HBcAb(+)]和丙组10例[HBsAg(+)HBcA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荧光定量PCR(FQPCR)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HBV-M以及HBV-DNA含量,同时借助全动生化仪对其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甲组HBV-DNA定量以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的HBV-DNA定量以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较,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乙组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群体中,无论是在HBV-DNA方面还是在阳性率方面,各组均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下其HBV-DNA水平和其各项肝功能指标也不尽相同。
蔡丽娟任妹刘剑荣潘幸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定量肝功能
实时荧光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为EGFR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行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其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并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外周血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11例,总体突变率为23.9%。突变类型以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3例,27.2%)和21号外显子突变(L858R)(4例,36.3%)为主。腺癌突变率为33.3%,女性突变率为47.10%,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32.2%,分别与非腺癌突变率(6.2%)、男性突变率(10.3%)、吸烟患者突变率(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临床特征可作为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指标。
蔡丽娟任妹刘剑荣潘幸张雅薇夏洪娇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
萍乡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糖水平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萍乡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的调查,了解本地区成人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血糖的研究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已糖激酶法对2391例(男1343例,女9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男、女均值分别为(5.44±0.87)mmol/L和(5.24±0.83)mmol/L,血糖平均水平随年龄递增逐渐上升,61岁~年龄组增高明显;空腹血糖异常百分比总体上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长升,男、女在21~30岁组就已出现,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成人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递增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逐步上升。成人应定期做血糖检测,以预防及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彭可君廖永强孟芳任妹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血糖
硫氧还蛋白Trx对COP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情况评估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硫氧还蛋白(Trx)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为COPD病例组,患者入院未采取治疗前(急性加重期)抽血检测Trx水平,经治疗后病情达稳定期出院时(稳定期)抽血再次检测Trx水平;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不同时期和健康对照组的Trx、维生素C(Vit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Trx与VitC、CRP的相关性,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单独Trx检测及Trx联合VitC、CRP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急性加重期Trx水平为(28.213±5.170)ng/ml、VitC水平为(27.112±4.000)μmol/L、CRP水平为(41.855±44.635)mg/L,稳定期Trx水平为(16.447±2.943)ng/ml、VitC水平为(44.450±5.512)μmol/L、CRP水平为(8.880±14.696)mg/L;健康对照组Trx水平为(7.665±0.346)ng/ml、VitC水平为(46.975±6.930)μmol/L、CRP水平为(1.806±0.202)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稳定期Trx、CRP水平升高,VitC水平降低(P<0.05);与急性加重期比较,病例组稳定期Trx、CRP水平降低,VitC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x、VitC、CRP水平和年龄为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急性加重期Trx与VitC呈负相关,与CRP呈正相关(r=-0.777、0.78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单独Trx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Trx联合VitC、CRP检测的AUC为0.947,联合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rx和炎症因子CRP高表达,VitC低表达;Trx与CRP、VitC水平密切相关,Trx水平高低能够反映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情况,可作为双重生物学指标用于COPD患者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中,临床应用价值高。
杨剑张勇廖洁刘剑荣任妹陈素婷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硫氧还蛋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检测抗核抗体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探讨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ANA和抗核抗体谱。结果:ANA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ANA在SLE中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为89.6%,其次为ITP、MCTD和SS。抗核抗体谱中的各种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NA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的筛查意义,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彭可君夏洪娇任妹孟芳廖永强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
浅谈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与完善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为了了解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院的应用情况,使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加完善。方法对我院2009年到2010年的生化危急值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适合我院的生化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结果 2009年危急值发生率为2.76%,临床不符率52.99%,2010年危急值发生率0.67,临床不符率39.33%。结论定期评估总结,在确保医疗安全要求前提下,有效改进服务质量及医疗效率。
任妹彭可君孟芳
关键词:危急值
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蛋白下降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蛋白的下降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85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9例)、存活组(146例),监测住院3 d以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计算其下降率;比较2组住院天数、年龄、APACHE评分、血清总蛋白下降率、血清白蛋白下降率、血清球蛋白下降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总蛋白下降率、球蛋白下降率、APACHE评分、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入院初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总蛋白下降率、白蛋白下降率、球蛋白下降率、APACHE评分等指标均是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总蛋白下降率、白蛋白下降率、球蛋白下降率联合APACHE评分及住院天数对预后的影响,模型的AUC为0.72,优于单独采用APACHE评分进行预后的判断(AUC:0.606)。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的下降是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浆蛋白的下降可有利于改善预后。
任妹俞丹菁陈华良刘剑荣郭昆陈波廖永强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预后
N末端B型脑钠肽原评价血液透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来评估血液透析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初诊为慢性肾衰竭(CRD)并接受定期血液透析的50-70岁男性患者58例。按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进行分组,A组(50mm0.05)。透析后患者肌酐有明显下降(P〈0.01),但各组间比较肌酐下降幅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以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NT-proBNP的下降幅度与透析前LVDd值呈正比,并且NT-proBNP的敏感性优于LVDd。
任妹王小中彭可君张永根廖永强孟芳
关键词:血液透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各种肝病患者多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ALD组(n=96)、病毒性肝炎组(n=135,包括75例乙型肝炎,65例丙型肝炎),另取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62);其中,ALD组又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n=3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组,n=58)、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PSC组,n=2)。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各组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ASMA)、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anti 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Type 1,LKM-1)和抗线粒体Ⅱ型抗体(subtype of AMA,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胰抗原抗体(soluble liver antigen/liver pancreas,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antihepatocyte cytosol antigen Type 1,LC-1)。结果:AIH组ANA阳性率(69.4%)和PBC组ANA阳性率(87.9%)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37.3%)和健康对照组(4.8%)(均P<0.01);AIH组ASMA,LKM-1,SLA/LP,LC-1阳性率(44.4%,11.1%,2.8%,8.3%)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1.3%,1.7%,0,0)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PBC组AMA-M2阳性率(91.3%)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1.3%)和健康对照组(0)(均P<0.01)。结论:联合检测ANA,ASMA,LKM-1,SLA/LP,LC-1和AMA-M2等自身抗体可提高ALD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对ALD分型、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任妹廖永强彭可君孟芳俞丹菁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抗核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