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琴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微偏腺癌八例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组织化学和免疫表性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8例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粘液组化。结果微偏腺癌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子宫颈肥大呈桶状,切面见子宫颈纤维肌层增厚,质地硬,有多个不规则微小腔囊形成。腺体大多呈不规则的囊状扩张、扭曲,有鸡爪样触角形成.肿瘤组织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AB(pH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粘液,唾液酸粘液,硫酸粘液较少,中性粘液较多。CEA(8/8)阳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7/8)阳性。结论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细胞学异型性极轻微、易被诊断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宫颈腺瘤。AB/PAS阳性、CEA阳性及腺体周围反应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
- 李科成余舰付琴任大宏杨静
- 关键词:宫颈肿瘤微偏腺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 4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形态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观察44例ITP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并对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ITP组的原、幼骨髓巨核细胞(MK)及颗粒型MK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板型M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裸核型MK数量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组患者细胞浆量积分、退行性变积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颗粒量积分低于对照组,显示ITP时MK形成同时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化细胞增加的改变。
- 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形态学
- 子宫颈原发T细胞型淋巴瘤一例报告
- 2007年
- 患者53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3年,下腹坠痛伴阴道流水样分泌物半年”入院。患者曾患慢性宫颈炎3年,近2 mo阴道流血,逐渐加重,曾抗炎、服中药治疗,疗效不佳。宫颈涂片检查,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妇科检查:宫颈弥漫性增大、糜烂IV度、质脆、接触性出血,阴道被增大的宫颈填塞,穹窿不能查及。体查:生命体征平稳,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
- 李科成付琴余舰
- 关键词:宫颈子宫肿瘤
- 宫颈微偏腺癌8例病理形态学分析
- 2007年
- 李科成余舰付琴任大宏杨静
-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高度分化组织化学
- 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贫血,二者缺乏时可导致DNA合成障碍,出现了核发育迟缓、染色质结构异常,使细胞大而幼稚畸形。细胞学表现可涉及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并且粒细胞寿命短、转换快,因此,叶酸和维生素B12不足更易表现为巨幼变。
- 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骨髓象
- 四例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4例SC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活跃,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其中2例合并鳞癌或腺癌。免疫组化示4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志(NSE、CHC-A、Syn)。3例患者2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一定帮助。SCCC侵袭性强,早期即发生转移,预后极差。
- 李科成付琴余舰
- 关键词:宫颈肿瘤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 对MDS的骨髓象进行系统观察,为MDS的形态学诊断寻找有力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骨髓细胞学形态分析.结果 粒、红、巨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粒系主要以内外浆、颗粒粗大核浆发育不平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系主要以双核、多核为主,核浆发育不平及巨幼样改变为主,巨核系主要以多圆核为主.结论 MDS至少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改变.
- 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病态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