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焱 作品数:18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肠道干细胞标记基因Lgr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的表达。结果139例结直肠癌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Lgr5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87.1%、100.0%和75.0%;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及浆膜外层的lgr5高表达率分别为50.0%、82.6%、93.9%;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Lgr5高表达率分别为94.6%和81.9%。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蛋白表达水平与其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而与其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gr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付焱 刘志苏 江从庆 钱群 唐胜利 李景 刘凌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LGR5 干细胞标记物 腹股沟区Merkel细胞癌一例报道 2012年 病人:男性,37岁。发现左腹股沟肿块半年余于2005年11月17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左侧腹股沟近中点内方2cm处皮肤见1.5cm×1.5cm灰白色结节, 付焱 李恒 黄东 孙敏 但超 刘全关键词:MERKEL细胞癌 专科检查 腹股沟肿块 浅表淋巴结 左侧腹股沟 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er-2扩增情况;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的石蜡切片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后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7.5±2.6)%、(94.3±4.7)%;分选前、后细胞中CD24^+细胞比例分别为(48.2±9.4)%、(4.3±1.6)%,CD24^+细胞比例越低则CD24^(-/low)细胞比例越高;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79.6±9.3)%和(84.1±10.7)%;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 L-Ac-LDL,说明该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类的功能;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脂肪细胞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李景 付焱 肖光雄 许军 王刚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肿瘤干细胞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成功施行LCBDE7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管一期缝合26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3例(引流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的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引流组(P<0.05或P<0.01)。缝合组胆漏2例,无结石残留;引流组胆漏3例,结石残留1例。引流组拔T管引起胆漏并胆汁性腹膜炎2例。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胆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LCBDE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相比,住院费用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李景 潘定宇 刘志苏 王刚 付焱 刘凌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 胆石 肠道干细胞标记基因Lgr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付焱关键词:结直肠癌 干细胞标记物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腹腔镜和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囊肿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组(A组)和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组(B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两组肝囊肿完全消失所需治疗次数及对应的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均于术后半年随访,观察复发例数。结果 A、B两组在单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肝囊肿完全消失所需治疗次数及对应例数分别为1次17例,2次8例,3次5例,A组患者为1次全部治愈。两组术后不良反应为A组7例,B组6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感染发生,术后半年随访,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1次治愈率高,但其技术要求也较高,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较简单,但一般完全治愈所需治疗次数较多。 易昌华 张冰 刘全 但超 付焱 孙敏 陈秋菊 张漪关键词:腹腔镜 开窗引流 穿刺置管引流 肝囊肿 单孔腹腔镜与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χ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付焱 李恒 黄东 刘全关键词:儿童 肠道干细胞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肠道干细胞(intestines stem cells,ISCs)是一群结构和功能未特化的原始细胞,其位于肠道隐窝,具有长期自我更新潜能和产生至少一种终末分化细胞的能力,但目前尚缺乏特异识别的组织学和免疫学标志物。通过小鼠遗传学标志谱系实验、长期保留标志等实验提供了鉴定和证实干细胞标志物的存在,如Musashi-1,BMPR1a、phospho—PTEN、DCAMKL1、Ephreceptors、integrins、Lgr5(GPR49)等,然而它们的有效性还有待证实。本文综述了最近报道的肠道干细胞标志物并且提供了鉴定和分离这些肠道干细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模式。 付焱 刘志苏 江从庆关键词:肠道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综合三联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3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三联术(PPH硬化剂注射治疗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32例不同程度直肠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直肠周围及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肛门紧缩术治疗,并对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长期随访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无肛周感染、肛门失禁及肛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痊愈率93.75%,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硬化剂注射联合肛门紧缩术三联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王自兵 付焱 李恒关键词:PPH 硬化剂注射术 肛门紧缩术 直肠脱垂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肛周脓肿并Fournier坏疽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16年 肛周脓肿合并Fournier坏疽是一种严重、少见的急性混合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糖尿病,脑血栓及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具有发病迅猛、病情凶险、症状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1-3]。对于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大剂量抗生素,积极手术清创引流,术后恰当的伤口护理[4]。传统方法治疗此类复杂病例常需多次清创,导致创面较大,皮肤缺损严重, 付焱 张冰 陈秋菊 李慧 刘全 黄东 李恒关键词:肛周脓肿 FOURNIER坏疽 负压封闭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