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临床关系探讨
- 1997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糖尿病患者存活期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似有明显上升,因此深受临床关注。本文就13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高血压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付慎文贾连旺付路红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老年人
- 替罗非班使用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使用替罗非班的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提前治疗组(n=55)和术中治疗组(n=51),分别在急诊室内和造影后行PCI前静脉弹丸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之后维持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24h。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复流情况、术后1h最高导联的ST段回落率、术后1wk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术中治疗组相比,提早治疗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无血流的比例低(TIM10级62%vs.80%),术中发生无再流率低(5%vs.20%),最高导联的ST段70%回落发生率高(53%vs.33%),术后1wk心脏超声LVEF值高、LVDd值低(均P<0.05)。2组间30d内MACE、死亡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早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疗效,对早期心功能的改善有益,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 徐育红付慎文郑新玲许洁伟钟鸣胡宪清
-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肌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室性早搏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室性早搏可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两大类,分类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1].临床上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人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少.本次研究通过24h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观察分析无器质性心脏病人群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之间的关系,建议对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改变有关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或临床给予治疗,从而维持血压正常生理杓型曲线的昼夜节律特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 蒋如芳李则林于霞吴军付庆辉付慎文
- 关键词:动态血压观察室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 药物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稳定性冠心病预后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l)已成共识,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AD)PCI是否优于强化药物治疗(MT)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纳入了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MT与PCI在stable CAD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对4410名患者进行了meta-analysis,其中2198名患者接受了PCI,2212名患者接受MT治疗。结果PCI组与MT组比较,全因性死亡、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CABG、再次PCI的Odds ratios(OR)(95%CIs)分别是1.00(0.78,1.28),1.15(0.87,1.51),1.22(0.99,1.50),1.00(0.81,1.25),1.11(0.64,1.95)。从而表明,五个临床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stable CAD,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较,PCI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 钟鸣付慎文
- 关键词:AMI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药物治疗
-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心功能分级、LVEF值及LVDd的影响。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临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LVEF值显著提高、LVDd显著减小,而血压、心率则无影响。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付慎文金烈徐育红潘轶斌许洁伟杜永远
- 关键词:曲美他嗪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患者230例,应用血管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术前及术后1~3个月测量桡动脉舒张期内径,并结合血流频谱评价桡动脉有无发生狭窄。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手部缺血等并发症。其中2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狭窄,占9%,其余病例CAG前后桡动脉内径未发生显著性的变化[术前(2.37±0.64)mm,术后(2.32±0.61)mm,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桡动脉多次穿刺和糖尿病。结论:经桡动脉CAG安全可行。
- 金烈郑新玲陈杭潘轶斌付慎文杜永远
-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超声
- 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
- 金烈付慎文陈杭郑新玲冯瑞孝杜永远贾连旺徐育红许洁伟
- 由于炎症反应、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等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UA患者冠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始动因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
- 关键词: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C反应蛋白
- 132例老年人房颤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房颤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老年人房颤132例作回顾性调查,找出主要病因和诱因;将不同用药情况的病例分成3组作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老年人房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老年人房颤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诱因有劳累、情绪紧张、感染和心衰等;特点为发病率高、伴发病多、死亡率随年龄增高、少部分无明显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冠心病伴发房颤提示心功能障碍、房颤发生与房性早搏关系密切等;治疗要重视4个方面即转复率、控制心室律、抗凝治疗和病因或伴发病治疗,转复率以心律平和胺碘酮较理想。结论要重视老年人房颤的预防,避免诱发因素;转复率与病因治疗兼顾;对高龄患者以治疗原发病、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为佳。
- 方春荣付慎文
- 关键词:老年人房颤心房纤维性颤动动态心电图
- 脂蛋白(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Lp(a)的影响。方法测定364例UA患者、1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15例健康正常对照者的血Lp(a)水平;患者进行为期约6个月的随访,根据Lp(a)的水平分为两组(A组≥300 mg.L-1,B组<300 mg.L-1),随访各组心脏终点事件及冠脉病变新进展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予以他汀类常规剂量治疗。结果UA组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中位数为151.2/56 mg.L-1,P<0.01;151.2/70.4 mg.L-1,P<0.01);A组心脏主要终点事件及冠脉病变新进展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28.7%和8.8%,P<0.01;25.0%和10.1%,P<0.05)。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Lp(a)的水平(P<0.01)。结论Lp(a)与UA的关系密切,而他汀类药物能降低Lp(a)。
- 金烈郑新玲付慎文陈杭潘轶斌杜永远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 姜黄素延缓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其机制的研究
- 周瑶瑶付慎文王月胡宪清杨伊萍毛艳燕唐
-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建立稳定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2)研究姜黄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3)研究姜黄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1/m<sup>2</sup>巨噬...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姜黄素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