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志红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7篇癌细胞
  • 5篇蛋白
  • 4篇肿瘤
  • 4篇胃癌
  • 3篇凋亡
  • 3篇右旋柠烯
  • 3篇照射
  • 3篇人胃癌
  • 3篇人胃癌细胞
  • 3篇胃癌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腺癌
  • 3篇化疗
  • 3篇基因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3篇鼻咽癌细胞
  • 2篇毒素
  • 2篇药物敏感

机构

  • 18篇大连医科大学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大连市妇产医...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24篇于志红
  • 13篇刘敏
  • 12篇吕申
  • 9篇王彦
  • 7篇富晶
  • 5篇范凯
  • 4篇赵宝霞
  • 3篇曲鹏
  • 3篇许国旺
  • 3篇冯秉安
  • 3篇王辉
  • 2篇王忠裕
  • 2篇战丽彬
  • 2篇姜华
  • 2篇王虹艳
  • 2篇冯仲珉
  • 2篇王朝晖
  • 2篇谭广
  • 2篇周晓钰
  • 2篇路小光

传媒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8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23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胰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肿瘤抗原专职递呈细胞。近年来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是抗肿瘤治疗的热点。白介素23(IL-23)是一种最新型的细胞因子,由P19及P40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IL-23可强化DC抗原递呈能力,使宿主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显著增强。
谭广王忠裕殷朔于志红吕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疫苗IL-23免疫应答胰腺癌修饰DC疫苗
CD34^+造血干细胞在“心肌样”微环境中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能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一般认为CD34+细胞只能向血细胞分化,观察CD34+造血干细胞在“心肌样”微环境中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及出生1~3dSD大鼠乳鼠。在体外分离、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并将CD34+造血干细胞与分离出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②将新生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环境模拟为在体心肌细胞的生活环境即心肌样微环境。③在细胞培养瓶内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CD34+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D34+造血干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结果:①CD34+造血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3d,CD34+细胞变成长杆状,即呈现较为一致的极性排列,靠近心肌细胞的CD34+细胞形态学改变更早、更明显。②共培养的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部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CD34+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同时其细胞浆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表现阳性,说明确实有部分CD34+造血干细胞转化成幼稚心肌细胞。结论:将CD34+造血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从而验证了体外“心肌样”微环境可以促使CD34+造血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潜能。
孔晓丹曲鹏于志红刘敏吕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细胞分化心肌细胞
拓扑替康联合放射线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TPT对人肺腺癌细胞放射效应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PT联合放射线作用后人肺腺癌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按照多靶单击模型拟合单纯照射组及加药照射组的细胞放射存活曲线,两组的D0、Dq 及N 值分别为1. 605、1 .734 和2 .946;1 .340、0. 587 和1.550。放射增敏比(SERD0)为1 .2。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单纯照射组的S期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加药照射组细胞S期堆积被消除。结论:TPT对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与TPT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并杀伤对放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有关。
王焕坤张阳于志红邹丽娟王若雨吕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毒素联合对白细胞水平恢复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化疗后快速升高白细胞的水平。方法 :取昆明种系小鼠 4 0只 ,每只用 0 3m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成小鼠骨髓抑制的动物模型 ,并随机分 4组 ,给药后的 3、5、7、14d分别腹腔注射肠毒素(Ⅰ ) ;菌体蛋白 (Ⅱ ) ;肠毒素加菌体蛋白 (Ⅲ ) ;盐水 (Ⅳ ) ,另取 10只小鼠为空白对照 (Ⅴ )。分别在每次给药前于眼脸采血 ,显微镜下查出每只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相比较。结果 :Ⅰ、Ⅱ、Ⅲ组白细胞总数均在 3d内开始升高 ,5或 7d达高峰 ,实验组是对照组的 8~ 10倍 ,以第Ⅲ组升高最为明显 ,各组白细胞水平在 7d开始逐渐下降 ,到 2 1d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各实验组用药后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 ,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数和绝对值升高的比例各不相同 ,其中第Ⅰ组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第Ⅱ组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第Ⅲ组则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平行升高。结论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与肠毒素联合应用具有较好地升高化疗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刘敏于志红富晶王彦吕鹏冯仲珉孙卫兵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白细胞
树突状细胞联合β-榄香烯治疗小鼠黑色素瘤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联合 β -榄香烯 (β-elemene)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疗效。 方法 :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 4 (IL - 4 )诱导骨髓源性DC。经B1 6抗原肽致敏后制成DC疫苗 ,联合 β 榄香烯治疗荷瘤小鼠。体外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IFN -γ的分泌 ;体内观察肿瘤的抑制率及生存期。 结果 :DC负载抗原后与 β 榄香烯联合治疗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使其生存期延长 ,与单纯 β -榄香烯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体外实验显示 :DC致敏组小鼠免疫应答被激活 ,其IFN -γ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结论 :DC疫苗可激发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Th1及CTL免疫应答 ,以DC介导的免疫反应联合中药的协同作用是抗肿瘤的有效手段。
谭广于志红巩鹏陈海龙王忠裕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Β-榄香烯小鼠黑色素瘤
胃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背景与目的:由于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而导致基因组微卫星序列高度不稳定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胃癌组织也有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缺失,但错配修复基因突变频率却很低;而启动子的甲基化是肿瘤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途径,也可能是错配修复基因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通过对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及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5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组织提取DNA,PCR扩增基因组的5个微卫星位点BAT-26、D17S261、D3S1283、D2S123和D3S1611,毛细管电泳后,判定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蛋白的表达;酶切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52例胃癌标本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13例,低度不稳定2例,稳定37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组织中,均检测到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100.0%);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的39例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仅1例(2.6%),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的癌旁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6例(46.2%),而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39例胃癌的癌旁肿瘤组织标本中。
李建华石先哲刘敏王彦于志红许国旺吕申
关键词:胃肿瘤HMLH1基因甲基化微卫星
右旋柠烯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人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机制。方法24只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建立乳腺癌模型,分成模型对照组、右旋柠烯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检测肿瘤体积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结果右旋柠烯组肿瘤体积(0·824±0·31)明显减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率(25·0%)明显减低,与模型对照组(2·178±0·35、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5-FU组(0·758±0·2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旋柠烯组LMVD(13·80±5·91)明显降低,VEGF-C表达(3·54±0·68)下调,与模型对照组(28·59±7·21、5·40±0·89)和5-FU组(25·28±5·35、5·21±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均P<0·05)。结论右旋柠烯可能通过影响VEGF-C诱导的淋巴管生成抑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路晴曲明阳邢光明于志红张桂平冯秉安
关键词:右旋柠烯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5-FU
X射线照射诱导鼻咽癌细胞mdr l和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CNE-1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X射线照射后CNE-1细胞mdr1和p53基因的表达。结果:照射后细胞mdrlmRNA和P-gp表达均增强,p53蛋白的表达也增强,并与P-gp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X射线照射可诱导CNE-1细胞mdr1和p53基因的表达,两者的相互协调作用可能是照射后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范凯王辉于志红王彦富晶刘敏吕申许国旺
关键词:X射线鼻咽癌P-糖蛋白
人胃癌细胞BGC-823顺铂耐受后hMSH2蛋白表达下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初步探讨耐药性产生与错配修复蛋白hMSH2表达的关系 ,以证明其功能丧失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方法 ]1.逐步递增顺铂浓度、间歇作用体外诱导法 ,诱导人胃癌细胞株BGC - 82 3产生顺铂耐受性 ;2 .MTT法检测耐药指数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耐受前后肿瘤细胞表达耐药相关蛋白LRP、GST -π的差异 ;3.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耐受前后肿瘤细胞表达hMSH2蛋白的差异。[结果 ]与BGC - 82 3相比 ,经耐药诱导所产生的BGC - 82 3/cDDP细胞出现了对顺铂的耐受 ,耐药指数为 3.93;且LRP和GST -π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1) ,hMSH 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 (P <0 .0 1)。[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功能降低导致的肿瘤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可能是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赵宝霞于志红范凯闫平张朝吕申
关键词:胃癌顺铂HMSH2耐受性
右旋柠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右旋柠烯 (D limonene)诱导人胃癌细胞株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电镜、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 ,对p5 3和bcl 2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经D limonene处理的BGC 82 3细胞出现核固缩 ,染色质边集 ,凋亡小体形成。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即药物浓度为 0 .2 5 μg/ml(4 8h) ,凋亡细胞的发生率从 (2 .71± 0 .78) %上升至 (31.6 2± 7.81) %。经D limonene处理的BGC 82 3细胞内p5 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bcl 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D limonene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升提p5 3及降低bcl 2的蛋白表达为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路小光冯秉安战丽彬于志红
关键词:胃癌细胞凋亡右旋柠烯P53BCL-2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