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加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滨海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作文
  • 3篇老师
  • 3篇高考
  • 3篇高考作文
  • 2篇语文
  • 2篇阅卷
  • 2篇阅卷老师
  • 2篇生活味
  • 2篇重庆卷
  • 2篇高中语文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素质
  • 1篇道德修养
  • 1篇修养
  • 1篇选拔
  • 1篇选拔人才
  • 1篇选修
  • 1篇选修教材
  • 1篇学时
  • 1篇议论

机构

  • 9篇滨海中学
  • 1篇湖北黄冈麻城...

作者

  • 9篇严加刚
  • 1篇易喜平
  • 1篇李雪松
  • 1篇李雪松

传媒

  • 2篇中学语文(教...
  • 1篇中学生(青春...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中学生(初中...
  • 1篇考试(高考文...
  • 1篇中学语文(读...
  • 1篇高中生学习(...
  • 1篇少年写作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贴近生活,接上地气——高考记叙文的关键
2017年
在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得高分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议论文。原因很简单:记叙文太少了,阅卷老师好不容易逮住一篇,从情感上讲,也必须给个高分。其实学生不愿写记叙文的原因也很简单:故事不好找。故事真的不好找吗?非也。在日常生活中,考生天天和周围的人在讲故事。张家长,李家短的,写进作文中,其实就很生动,有生活味,接地气。
严加刚
关键词:高考作文记叙文贴近生活阅卷老师议论文生活味
听一次外校的作文课——暑期特别行动之二
2007年
行动理由总是听自己的老师的课,感觉难免有些单一。利用暑假,听一听外校老师的课,应该不错。也许比不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但是论实用,也许还是我们挑选的这两节课略胜一筹。不是有个成语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易喜平严加刚
关键词:作文课高考作文中学时代道德修养道德素质
选材就选“小清新” 点赞就点“生活味”
2015年
选材很重要,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能发现、寻觅一个好故事,绝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将它拓展为一篇生动的记叙文。所以,写作的关键就是找素材,找故事。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的生活很窄,或者说我平常根本就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严加刚
关键词:阅卷老师小雅爱情故事
课文语言赘余例析
2014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2007年7月第2版)中《看社戏》一文,语言上有不少赘余病例,兹按不同成因类析如次,以供同入备课参考。
严加刚
关键词:语言例析课文现代散文选修教材备课参考
“苏子与客”并非作者的一体两面——就《赤壁赋》的情感与严爱军老师商榷
2014年
《中学语文》2014年第6期刊载了严爱军老师《高峰体验理论观照下的精神宴游——透视〈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情感特征》一文。严老师认为:《前赤壁赋》在体式上借鉴了汉大赋"主客问答"的结构。"主客"实际上是作者的一体两面。若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客"类似"自我",面向当下,遵循现实原则;而"主"类似“超我”,面向未来,遵循道德原则。
严加刚李雪松
关键词:情感特征《赤壁赋》老师《前赤壁赋》人格结构理论
2014各省市高考作文“个性”比拼暨“立意”解读
2014年
2014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精彩纷呈。各省市作文题的主旋律都非常明确,就是非常强调思维的辩证品质,要求能闪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加强调学生自己对人生的内在反思,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这里,笔者对各省市作文的"特点"与"最佳立意"进行分类点评,希望能对"明年花胜今年红"
严加刚李雪松
关键词:重庆卷身体动作高中语文教材肢体动作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探微
2021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量急剧增加,视频、图像、电子文本等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快速浏览成为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快餐化”阅读,令学生的阅读思维受到很大的冲击,养成嚼之无味的惰性思维,他们难以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严加刚
如何突破“事实+观点”的议论模式
2005年
议论文训练中常常出现“事实+观点”的模式。这样的论证方法实际上对论点并没有起到论证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伪证明”。“摆事实、讲道理”的“摆事实”也并不是把事实“摆”在一起,而是必须对事实进行联系、对比、提炼、分析、推理、总结,才能自然地得出所要表达的中心论点。下面是几个较常用的分析论证方法。
严加刚
关键词:秦穆公自信左传
作文命题:“合理性”更重于“人文性”——评“弄巧成拙”的重庆卷高考作文题
2015年
今年高考,重庆卷与全国卷一的作文材料都取自于两年前网络上报道过的新闻事件。考题揭晓后,在社会上都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笔者以为全国卷一"举报父亲驾车接电话"的作文材料虽有争议,但将它命制为高考作文题也无甚大碍,因为它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干扰考生的审题立意。但是重庆卷的材料却不适宜作为高考作文题使用,虽然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但该事件里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会给考生的审题立意造成较大的困惑与误导。
严加刚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重庆卷作文命题命题者选拔人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