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
- 作品数:26 被引量:2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语言文字更多>>
- 秋行夏令:2021年10月初北方致灾性持续暴雨及水汽极端性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2021年10月3—6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稳定维持在陕西中部、山西、京津冀、辽宁等地南部和山东北部,给上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台站观测降水、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诊断了本次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无论是降水强度、持续时长还是经向水汽输送均表现出典型北方夏季暴雨和大气环流配置特征。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的过程累计雨量强度远远超过秋季其他暴雨个例,即使在夏季也位列第二。本次过程的极端性与强降水中心稳定在上述地区密切相关。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降水连续4日均超过15 mm,这在秋季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除过程的极端性强外,9月山西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对10月初秋涝也起到了叠加作用。本次秋涝对应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夏季主雨季环流型,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西偏北,副高西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强盛,同时10月4—6日北方地区发生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冷暖气流交汇在上述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本次过程的经向水汽输送强度为秋季历史之最,甚至超过了盛夏时期北方大部分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强度。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仲秋时节亦可产生有利于北方极端持续暴雨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并导致秋涝发生。
- 车少静李想丁婷高辉
-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基于小时资料的北京高温精细化特征分析
- 2023年
- 基于2008—2021年夏季1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高温时长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季节内及日内等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北京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时长呈现出中心城区及以南多、西部和北部少的特征;其中海淀、丰台和昌平是北京高温最集中的地区。在季节内尺度上,北京高温时长多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后期至7月中旬前期,也即华北雨季开始之前的时段;其中7月上旬是北京高温最集中的旬。日内尺度上,北京高温过程出现在09—21时,14—17时尤为集中。文章还基于线性回归拟合了最高气温和高温时长的对应关系,拟合结果和实际观测相关系数高达0.82。对北京地区而言,在35℃高温阈值基础上,最高气温每升高1℃,相应的高温时长约增加1.7 h。北京高温时长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后一时段(2015—2021年)与前一时段(2008—2014年)的差值分析表明,夏季累计高温时长的差值分布和高温时长的气候态空间分布显著不同,年代际差值大值区并非位于高温日和高温时长中心。在后一时段北京高温时长在11—19时范围内均呈一致性增多,意味着后一时段日内高温时长增多,也即高温开始时间提早结束滞后。
- 张英娟高辉丁婷王冀
- 关键词:最高气温高温日数
- 202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被引量:5
- 2023年
- 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0.13℃),是第五暖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加速上升趋势明显。北极海冰面积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韩国、印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东部、巴西和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北非地区和东非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欧洲、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遭遇创纪录的高温热浪;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地;全球共生成40个热带气旋,数量和强度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成因分析表明,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异常强大以及欧洲上空持续的极强暖高压,西欧地区整个对流层盛行下沉气流,造成欧洲多地出现破纪录的高温热浪;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且偏西,孟加拉湾地区东部的水汽输送路径折向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在南亚和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低层水汽辐合极为强盛,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长时段维持和严重洪灾的发生。
- 刘远李莹郭增元张颖娴陈逸骁丁婷王国复
-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高温热浪
- 2023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2023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七高。除新疆、西北地区西部、西藏等地气温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2.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7.4%。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华北、黄淮及青藏高原等地降水偏多,东北、江南东部、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在对流层中层,春季亚欧中高纬度呈现“两脊一槽”分布,乌拉尔山地区为正高度距平中心,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为高度场负距平中心,而东北亚上空为位势高度场正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在对流层低层,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维持异常气旋性环流,其以北则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2023年春季东北亚高压脊指数为1.7,超过1个标准差,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其异常偏强有利于我国北方降水偏多。长江以北地区受反气旋环流影响,异常偏东南风强盛,有利于将西北太平洋的暖湿水汽输送至我国北方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自2021年9月开始一次弱La Ni?a事件,该事件一直持续至2023年3月结束,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开始转为暖水位相。2023年春季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受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在海温由冷转暖的春季,欧亚中纬度地区易出现“两脊一槽”的环流异常分布型,中西路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同时东亚上空反气旋式环流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受异常东南风控制,西北太平洋水汽向北输送偏强,为北方地区的降水提供有利条件。
- 龚振淞丁婷
- 关键词:水汽输送
-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不同时间尺度资料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的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的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的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的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a和准70a的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的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的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a的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钱维宏丁婷符娇兰林祥朱亚芬
- 关键词:气候变化变率
- 东北地区5—9月降水特征和趋势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5—9月份东北地区降水中心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该区域同时是大雨和暴雨事件的多发区,这与地形和东亚夏季风气流北推有关;东北地区痕量降水事件东西方向呈"多—少—多"分布,其他级别的降水事件为西少东多;南北方向上,中雨以下量级为北多南少,大雨和暴雨事件则为北少南多;由于西风和南风气流水汽输送作用的减弱导致了1956—2008年东北地区5—9月降水量的线性递减;小雨及以下量级降水事件线性减少的趋势显著,但随着量级加大,各级别降水事件线性递减的趋势逐渐不明显,暴雨事件在1956—1976年、1976—1994年和1994—2008年三个时段内有明显的"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过程。
- 张杰钱维宏丁婷
-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型及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被引量:19
- 2015年
- 基于1991 2010年东北地区91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BCC_DERF2.0)共20年回报资料,分析了夏季各月影响东北降水的环流型,检验了BCC_DERF2.0对东北各月降水和主要环流系统的预测能力,并建立了东北地区降水的解释应用预测模型。诊断分析显示,东北地区6月降水异常主要受东北冷涡和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影响,7月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的影响,而8月主要受西太副高和东北冷涡的影响;模式性能分析显示,BCC_DERF2.0模式对东北南部的个别站点降水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6月偏南风、7月西太副高、8月西太副高和东北冷涡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取影响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键环流区的高技巧预测信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交叉检验显示提高了对8月的降水预测技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BCC_DERF2.0直接输出的20年回报夏季各月东北降水效果好于同期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发布预报,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技巧环流信息建立的东北降水回归预测模型交叉检验效果高于模式直接输出降水预报。因此,基于诊断分析和BCC_DERF2.0模式超前预报时间为10天的高技巧环流信息解释降水,可以明显提高东北夏季月尺度降水的预测能力。
- 丁婷陈丽娟
- 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模式
- 2016/2017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2016/2017年冬季(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北极涛动(AO)在冬季以正位相为主。冬季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亚洲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我国为异常正高度距平控制。受其影响,我国各地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全国平均气温为-1.5℃,较常年同期(-3.4℃)偏高1.9℃,为196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季内各月冬季风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均偏弱,相应我国气温各月均偏高。冬季风的异常偏弱与夏季北极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状态有关。2016年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状态影响了秋季北极海冰偏少的滞后影响效果,不利于冬季风的偏强。
- 丁婷王永光柯宗建王遵娅
-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暖冬大气环流北极海冰
- 中国热浪事件和大气前期信号研究
- 热浪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大范围高温,有时还伴随高湿,其危害是多方面的。本文利用逐日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60-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热浪事件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给出单站高温热浪和区域干/湿热浪的定义,...
- 丁婷
- 关键词:扰动场
- 英语母语者汉语动结式题元结构习得研究
- 动结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结构,其内部题元关系复杂多样,显著区别于英语结果结构的题元关系。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动结式的题元结构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有关动结式题元结构习得的研...
- 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