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至斌

作品数:65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心肌
  • 19篇心室
  • 13篇肥厚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9篇电生理
  • 9篇心室颤动
  • 9篇室颤
  • 9篇衰竭
  • 9篇自发高血压大...
  • 9篇高血压大鼠
  • 8篇心力衰竭
  • 8篇心室颤动阈值
  • 8篇肥厚心肌
  • 7篇血管
  • 7篇左室
  • 6篇肌细胞
  • 5篇心肌肥厚
  • 5篇肾上腺
  • 5篇肾上腺素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孙逸...
  • 5篇中山大学
  • 2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作者

  • 55篇黄至斌
  • 22篇方昶
  • 18篇伍卫
  • 12篇王景峰
  • 11篇周淑娴
  • 7篇邓义军
  • 4篇高修仁
  • 4篇林茂欢
  • 4篇谭桂明
  • 4篇聂如琼
  • 3篇韦育林
  • 3篇杨军
  • 3篇袁桂仪
  • 2篇刘香梅
  • 2篇汪祥海
  • 2篇王业松
  • 2篇谢双伦
  • 2篇耿登峰
  • 2篇蒋龙元
  • 2篇冯凤仪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华心脏与心...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健康促进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hannel current,ITO)的动态演变规律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24和34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及膜电容,同时测定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对照组为10周龄Wistar大鼠。结果①各组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膜电容明显大于Wistar大鼠(P<0.01)。自发高血压大鼠膜电容和左心室质量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0、24和34周龄组肥厚心肌ITO分别为(15.0±0.4)pA/pF,(13.9±0.9)pA/pF和(11.3±1.0)pA/pF,均小于对照组(16.3±0.8)pA/pF(P<0.05);③ITO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96,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是影响ITO密度的主要因素(β=0.91,P<0.01)。结论各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出现肥厚;肥厚心肌ITO降低,且左心室肥厚越明显ITO越低。
黄至斌伍卫邓春玉周淑娴谭桂明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离子通道瞬时外向钾电流
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测定10、20和3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Kv4.2,同时测定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以10周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大于Wistar-Kyoto大鼠(P<0.01);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各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具有明显差别(P<0.01)。②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的表达明显低于Wistar-Kyoto大鼠(P<0.01);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各组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别(P<0.01)。③Kv4.2的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99,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越明显,心肌Kv4.2的表达越低。
黄璟棠黄至斌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KV4.2
三种危重病评分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比较分析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24小时后,心、肺、脑、肝、肾、中枢神经、消化道、凝血系统等生命器官或系统,同时或渐进性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为了了解APAC...
黄至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死亡率
文献传递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内接触式标测与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 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8(42.4±14.4)min]、X 线曝光时间[(17.6±2.9)min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周淑娴方昶黄至斌孔敏仪王景峰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
一颗药降压
2011年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300万人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可惜的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仅为6.1%。目前降压药有很多,效果也不错,但关键是有没有用好,患者能不能坚持用。只用一颗药来降压的复方制剂,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黄至斌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复方制剂控制率
心房颤动诱导产生的活性氧对Kv1.5和SAP97分子调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诱导产生的活性氧(ROS)对心房肌中Kv1.5钾离子通道、突触相关蛋白97(SAP97)的调控机制;观察抗氧化剂二苯基碘(DPI)、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Kv1.5、SAP97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比格犬心房颤动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和左心房快速起搏组(RAP组)各6只,RAP组起搏24 h,Sham组不起搏。分离左心房肌组织,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ROS的含量,RT-PCR检测Kv1.5、SAP97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Kv1.5、SAP97、TGF-β_1和P-Smad2/3蛋白表达。培养SD大鼠乳鼠的心房肌细胞,加入TGF-β_1、DPI+TGF-β_1、NAC+TGF-β_1干预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与Sham组相比,RAP组ROS的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4.03±0.31、1.35±0.14,t=21.589,P<0.001);(2)RAP组起博24 h后Kv1.5、SAP97 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Sham组的2.47±0.37倍,t=-6.128,P<0.001;2.09±0.42倍,t=-5.807,P<0.001),Kv1.5、SAP97、TGF-β_1和P-Smad2/3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分别为Sham组的1.81±0.30倍,t=-5.642,P<0.001;1.71±0.23倍,t=-5.36,P<0.001;2.01±0.35倍,t=-7.548,P<0.001;2.22±0.73倍,t=-4.085,P<0.0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_1干预乳鼠心房肌细胞后ROS含量显著升高(246.50±9.43比104.34±1.95,P<0.001),同时Kv1.5、SAP97和P-Smad2/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59±0.03倍,P<0.001;1.54±0.04倍,P<0.001;2.39±0.20倍,P<0.001);(4)DPI或NAC预处理1h后,可显著降低TGF-β_1诱导的ROS产生(TGF-β_1干预组:246.50±9.43,DPI或NAC预处理后分别为88.32±2.25;44.65±2.16,P均<0.001)以及TGF-β_1诱导的Kv1.5、SAP97和P-Smad2/3蛋白表达(DPI预处理后的Kv1.5、SAP97和P-Smad2/3蛋白表达分别与TGF-β_1组的比较:0.74±0.13比1.59±0.03,P<0.001;0.93±0.10比1.54±0.04,P<0.001;1.22±0.07比2.39±0.20,P<0.001。NAC预处理后Kv1.5、SAP97和P-Smad2/3蛋白表达分别与TGF-β_1组的比较:0.60±0.15比1.59±0.03,P<0.001;0.69±0.21比1.54±0.04,P<0.001;0.66±0.23比2.39±0.20,P<0.001)。结论心�
卢贵华黄至斌刘丽娟陈宣兰王业松高修仁
关键词:心房颤动活性氧钾离子通道
肌钙蛋白和心室晚电位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监测中的意义
2010年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cTnI)及心室晚电位(VLP)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轻、重两组,同时检测肌钙蛋白及心室晚电位,通过对轻、重两组的统计分析,观察CTNI及VLP在VM的快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选择同期健康检查儿童作健康对照组.结果 轻症及对照组心室晚电位均为阴性,重症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75%;肌钙蛋白在心肌炎组阳性率为94.5%,对照组均为阴性.轻症VM组与重症VM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室晚电位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冯凤仪周淑娴黄至斌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室晚电位病毒性心肌炎儿童
Sirtuins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和治疗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渐渐开始了解sirtuin蛋白家族。研究表明,sirtuins可参与代谢并影响多种生理过程,如应激反应、代谢、衰老等。同时,sirtuins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相关。虽然目前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sirtuins的激活可能减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所以sirtuins作为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干预靶点,可能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邓海威黄至斌
关键词:SIRTUINS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相关合并症的问卷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相关合并症间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3月至6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地区1573名常住居民的高血压和打鼾情况,有效问卷1547份。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了解347例中重度打鼾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情况,同时采用多因素分析筛查高血压的高危因素。结果1547例中高血压184例(11.9%),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10.0%,糖尿病49例(2.7%),高血脂212例(10.4%)。结合白天嗜睡症状ESS评分≥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为2.2%(34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40例中有32.5%患有高血压,远远高于不打鼾组(8.3%)和打鼾组(1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糖尿病、高血脂为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位居第三。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的高危影响因素之一。
蔡谦文卫平苏振忠龚未池邹华黄至斌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问卷调查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0年来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CHF患者相关资料,了解贫血(Hb<120 g/L)的患病率,比较贫血与非贫血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66例患者,平均年龄65(S=14)岁,平均Hb128(S=20)g/L。贫血患病率为32.58%。与非贫血患者相比,贫血的CHF患者多见于女性、年龄大、体质量低、合并高血压、基础病为冠心病,下肢水肿、肺水肿和胸腔积液更常见,eGFR、血浆白蛋白(ALB)低于非贫血组,而SCr、BUN、平均LVEF高于非贫血组,同时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贫血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9.7%vs 5.3%,P=0.03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OR=2.87,P<0.001)、年龄增加(每5岁,OR=1.09,P=0.02)、NYHA分级升高(OR=1.27,P=0.029)以及SCr升高(每10μmol/L,OR=1.08,P<0.001)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F患者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尤其在女性、高龄、心衰程度重以及肾功能下降患者,贫血增加CHF住院期间病死率。
林茂欢林国垣刘品明黄至斌王景峰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贫血患病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