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
-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肘关节痉挛评价中的意义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采用肌电积分值(IEMG)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肘关节屈肌(肱二头肌)痉挛进行量化评定,并建立与改良Ashworth分级相对应的肌电积分值量化区间。方法参照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将90例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0级20例、Ⅰ级16例、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记录上述受试者在肘关节持续被动屈伸时肱二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试者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肌电积分值范围如下,Ashworth分级为0级对应1.3~12.1(6.7±5.4)μV·s;Ⅰ级对应4.6~12.3(8.5±3.9)μV·s;Ⅰ^+级对应15.3~28.4(21.8±6.6)μV·s;Ⅱ级对应37.2~68.9(53.1±15.6)μV·s;Ⅲ级对应82.3~144.1(113.2±30.9)μV·s。除Ashworth分级为0级与Ⅰ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有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均无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积分值可对除Ashworth分级为Ⅰ级以外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屈肌痉挛进行客观评定及量化分级。
- 杨坚王凯泉张颖范利黄欣羊健中
-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
-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001)。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较单一的被动运动康复能更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杨坚乔蕾朱琪黄欣孙鸣羊健中范利李洪丽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
-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 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 组),两...
- 杨坚乔蕾朱琪黄欣孙鸣羊健中范利李洪丽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 文献传递
- 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康复医学教学中运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对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名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针推康复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法,实验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和传统实习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2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操作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判断能力、交流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实习带教法相比,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功能评估、康复目标的设定、康复计划的拟定、运动疗法要点的阐述,以及操作中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交流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
- 张颖杨坚沈俊乔蕾王陶黎黄欣李洪丽范利羊健中黄丽华
- 关键词:教学法康复教学
-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训练时间的关系。方法: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程序化康复训练,包括桥式运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肢体的易化、平衡、负重步行等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初、治疗4及8周末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分并做康复效率统计。结果:康复介入4周末时,患者的FMA评分较治疗初时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治疗8周末时的评分(均P<0.01)。治疗后康复效率比较,前4周高于后4周(P<0.05)。结论:第1个周期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效率明显优于第2个周期。
- 秦杰杨坚张颖沈俊黄欣王陶黎羊建中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