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其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SpiralCT,16-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其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倍他乐克及阿托品使心率分别控制在<60次/分,60-70次/分,>70次/分,均接受16-SCT检查,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对照。结果A组中,16-SCT显示率为97.8%,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96.3%,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6.7%;B组中,16-SCT显示率为88.5%,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0.7%,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94.6%;C组中,16-SCT显示率为76.6%,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0%、68.8%,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79.4%。与CAG比较,A、B两组中16-SCT对显示中度狭窄以上节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16-SCT对显示中度狭窄以上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当心率控制在〈70次/分时,16-SCT可代替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
- 黄斌唐震
- 关键词:16层螺旋CT冠心病心率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夏俊葛湛林民辉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7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进行平扫,肾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及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重组及三维重建。结果术前CT对2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癌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2.59%,对肿瘤分期准确率84%。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使得病灶形态显示更为全面和直观。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于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葛湛韩浩黄斌
- 关键词:螺旋CT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
- 低剂量与薄层扫描螺旋CT在检出肺结节中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病人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陈东葛湛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低剂量薄层扫描肺结节螺旋CT
-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原发性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37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对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7例肺癌中有36例40支气管动脉能清楚显示,显示率为97.3%;分别有3支(7.5%)来源于主动脉弓;33支(82.5%)来源于降主动脉,4支(10%)与肋间动脉共干。均显示肺癌侧的支气管动脉管径和截面积较健侧增大。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安全、无损伤、简便有效地支气管动脉影像显示方法;能真实显示肺癌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数目、形态和走行。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夏俊葛湛林民辉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鉴别肺结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研究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上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 对常规剂量(200mA)与层厚(10mm)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再进行常规剂量5mm层厚及低剂量(25mA)5mm、10mm层厚共4次螺旋CT扫描,再按〈5mm、5~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最后采用χ^2检验分析低剂量扫描以及常规剂量扫描各组间结节的数目及其内部、周边结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5mm、10mm层厚扫描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mA低剂量螺旋CF扫描可对肺结节的质与量可做出良好判定,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复查中推广应用。
- 葛湛陈东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低剂量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263例癫痫患者的CT与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总结CT和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3例癫痫患者的脑CT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3例中,CT异常检出率为38.1%,EEG异常检出率为65.5%,CT结合EEG检查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为79.2%。以部分性发作患者的CT异常检出率73.8%为高,但全身性发作者的EEG异常检出率则明显高于部分性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结合EEG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黄斌
- 关键词:癫痫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脑电图
- 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探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双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6.7%。椎间盘边缘突出限局性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双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 黄斌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螺旋CTX线计算机
- CT双窗在胸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1996年
- 在32例胸部CT检查有病变的病例中使用双窗技术,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以及双窗位片,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发现使用双窗前,有6例误诊,应用双窗后只有1例误诊。对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作了讨论。
- 唐震刁胜林黄泽光曾纪英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胸部疾病CT
- 低剂量与薄层扫描螺旋CT在检出肺结节中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陈东葛湛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低剂量薄层扫描肺结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