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
- 作品数:177 被引量:6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成都市“十一五”科技规划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处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行EVAR术的197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行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动脉数量每增加1根,发生Ⅱ型内漏的风险增加了0.822倍(OR=1.822,P=0.010);最大腰动脉直径每增加1 mm,发生Ⅱ型内漏的风险增加了0.256倍(OR=1.256,P=0.040)。197例患者获访1~36个月,中位数为16.8个月。随访期间,1例瘤体直径于术后6个月时增长大于5 mm,给予经股动脉以弹簧圈栓塞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处理,术后内漏消失;余17患者的内漏自行封闭或瘤体直径无明显变化。结论 腰动脉数量和最大腰动脉直径均可影响Ⅱ型内漏的发生。如果持续性Ⅱ型内漏的瘤体直径无明显变化,可暂不处理,但应密切随访。
- 黄斌吴洲鹏赵纪春袁丁杨轶熊飞曾国军陈熹阳
- 关键词:腰动脉髂动脉腔内修复术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治疗体会
-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BPG)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糖尿病足临界性肢体缺血(CLI)的290例患者中69例选择外科BPG方式重建肢体血运的外科治疗体会。...
- 黄斌赵纪春马玉奎冉兴无袁丁杨轶吴洲鹏卢武胜
- 文献传递
-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对比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OS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71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组(n=30)和OSR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休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周围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昏迷、瘤颈长度、瘤体最大直径、瘤颈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R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OSR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和补液量均明显少于OS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总体重症监护室(ICU)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R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低于OS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患者的再干预率为16.67%,高于OSR组患者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ICU观察时间更短,长期疗效与OSR类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文鑫赵纪春黄斌陈熹阳罗新郭强杜晓炯袁丁
-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开放手术
- 外周动脉和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和腔内治疗策略
- 血栓◆血栓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的无结构团块血栓的分类血栓的分类动脉血栓形成机制动脉管腔窄,压力高,血液流速快,剪切力高,血小板 容易聚集,故易形成血小板血栓动脉系统凝血瀑布的启...
- 赵纪春杨轶马玉奎黄斌袁丁熊飞曾国军陈熹阳吴洲鹏王铁皓杜晓炯郭强
- PTA在糖尿病胫腓动脉缺血中的运用
-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胫腓动脉缺血的技术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7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胫腓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行PTA治疗。结果PTA技术成功率为82.4%(14...
- 陈君辉黄斌
- 关键词:糖尿病足
- 文献传递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封闭髂内动脉后的初步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 陈熹阳赵纪春马玉奎黄斌卢武胜杨轶袁丁吴洲鹏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治疗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BPG)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糖尿病足临界性肢体缺血(CLI)的290例患者中69例选择外科BPG方式重建肢体血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和3年并发症发生率(不包括死亡)分别为12.3%±4.1%和15.7%±5.1%,5例死亡,1年和3年生存率为94.2%±2.8%和92.0%±3.5%,搭桥血管1年和3年通畅率90.6%±3.6%和87.2%±4.9%,1年和3年截肢率均为6.5%±3.1%。4例(5.8%)患者术后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中2例(2.9%)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另2例(2.9%)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2例(2.9%)术后人工血管感染、血栓形成,手术取出人工血管后下肢缺血坏疽导致截肢;1例(1.4%)术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1例(1.4%)术后发生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经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修补破口后术后4年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肢体良好。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黄斌赵纪春马玉奎冉兴无袁丁杨轶吴洲鹏卢武胜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并发症
- 自液光量子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32例临床观察
- 1999年
- 自液光量子疗法简称血疗,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意外、感染性(休克)疾病等的治疗,而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炎目前国内外极少报道。我们通过对32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患者进行光量子血疗,观察到其对周围神经炎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谢雪黄斌刘雅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光量子疗法治疗糖尿病光量子血疗肢体疼痛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围手术期结果,为EVAR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择期接受EVAR术的276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38.0%)采用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LA),56例(20.3%)采用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esthesia,EDA),115例(41.7%)采用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比较3组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资料、围术期相关资料。结果术中麻醉或手术方式无改变。LA组的肺部疾病患病率(71/105,67.6%)显著高于GA组(60/115,52.2%,P=0.020)。LA组较EDA及GA组显著缩短了手术持续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105,1%)显著低于GA组(11/115,9.6%,P=0.005)。麻醉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部麻醉显著降低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局部麻醉更有利于EVAR术后患者的恢复,局部麻醉可能成为EVAR优先选择的麻醉方式。
- 王铁皓赵纪春黄斌马玉奎袁丁杨轶曾国军熊飞吴洲鹏
- 关键词:麻醉腔内修复术
- 纳米炭吸附5-FU淋巴靶向化疗对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纳米炭吸附5-FU淋巴靶向化疗对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胃组织中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28例胃癌患者分为淋巴靶向化疗(LNTC)组(n=14)和对照组(n=14)。LNTC组先以纳米炭吸附5-FU行淋巴靶向化疗后再行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术毕取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bcl-2、bax及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LNTC组中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bcl-2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8.6%比78.6%,25.0%比70.0%),bax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85.7%比28.6%,80.0%比30.0%),caspase-3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7.1%比14.3%,55.0%比15.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组织中三者表达阳性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吸附5-FU淋巴靶向化疗可使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bcl-2表达下降,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影响这些凋亡调节分子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 黄斌李昂张波程中陈志新陈佳平
- 关键词:纳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