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信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4篇肿瘤
  • 3篇预后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内
  • 2篇原发性
  • 2篇占位
  • 2篇肉瘤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乳腺导管
  • 2篇乳腺导管内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细胞
  • 2篇腺癌组织

机构

  • 16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6篇黄信
  • 14篇王宁霞
  • 12篇吕荣钊
  • 8篇何伟丽
  • 8篇庞钊
  • 6篇洪嘉凡
  • 4篇蒋光愉
  • 4篇张清
  • 3篇唐芬
  • 2篇翁泽平
  • 2篇赵璐瑜
  • 2篇潘运龙
  • 2篇李伟
  • 1篇李虹
  • 1篇张琴琴
  • 1篇陈青山
  • 1篇曲少华
  • 1篇史长征
  • 1篇刘海燕

传媒

  • 8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临床个性化医...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空辅助活检术与空心针穿刺活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真空辅助活检术(vacuum-assisted biopsy,VAB)与空心针穿刺活检术(core needle biopsy,CNB)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收集有关VAB与CNB对乳腺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按预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指标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临床研究,包括1 741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相较于CNB组,VAB组对乳腺肿瘤活检的诊断敏感性较高(P=0.003),漏诊率较低(P=0.0005),诊断低估率较低(P=0.0006);两组诊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活检VAB较CNB有更高的敏感性及更低的漏诊率和低估率。
张琴琴陈青山张清吕荣钊何伟丽黄信唐芬王宁霞
关键词:META分析
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治疗感染性乳腺癌1例
2012年
患者,女,73岁,因左乳腺癌术后5年,出现右乳肿物4年于2011年2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右乳见多个溃烂点及破溃口,最大的破溃口大小约6cm×4cm,各破溃口流出大量恶臭,褐色脓血样液体,触诊可及巨大实性肿块,占据外上2/3腺体,活动度差。CT提示“右侧乳腺癌,可能轻度侵犯胸壁肌肉”;取肿物活检病理回报为乳腺癌。
黄信吕荣钊庞钊何伟丽洪嘉凡唐芬王宁霞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感染性愈合负压肿物活检右侧乳腺癌
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乳腺病灶切除及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686个,乳腺腺病253个,乳腺囊肿病6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9个,乳腺癌12个,低级不典型增生1个。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均无感染、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麦默通微创技术可作为B超探及的乳腺良性占位切除手术的首选方式,并可作为亚临床乳腺癌的活检方式。
何伟丽庞钊吕荣钊蒋光愉黄信洪嘉凡王宁霞
关键词:B超乳腺占位性病变适应症
乳腺原发鳞状细胞癌1例被引量:2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些乳腺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化生,但真正的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却十分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报道。
黄信吕荣钊庞钊何伟丽洪嘉凡蒋光愉
关键词: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预后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7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共78例,根据最终石蜡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分别对其首发症状、合并疾病、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乳头状瘤的首发症状在构成比上有显著性差异,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以乳头血性溢液或乳晕旁结节多见,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体检发现而就诊(P<0.05);(2)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单独发病,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与纤维腺瘤、腺病、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合存在(P<0.05);(3)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手术区段切除为主,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为主,两者间手术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均无明显特异性,术中冰冻对诊断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准确性优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往往需石蜡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明确.结论:(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以乳头溢液或乳晕旁结节为首发症状,且常独立存在,区段切除是其常见手术方式;(2)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超声提示乳房肿物而就诊,且常与乳腺囊肿病、纤维腺瘤及不典型增生等合并存在,目前常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术后复发率低.(3)超声及钼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率较低,乳管镜检查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优势.
黄信王宁霞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
女性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个案报道
2025年
1987年,Wargotz等研究者首次识别了16例具有一致特征的乳腺肿瘤病例。这些病例中的肿瘤细胞不仅极为罕见,而且独特地兼具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属性,因此被命名为“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 MFB)”。根据相关研究,MFB的典型表现为细胞形态温和,且由呈现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构成。文献报道显示,在肌纤维母细胞瘤中,乳腺处的发病率仅为10%左右。截至2017年数据统计,国内所报道病例仅20余例。由于该肿瘤发病率极低,目前对其认识十分有限,且该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存在差异、术前诊断较困难,极易引起误诊。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从临床诊治角度出发,总结本次病例经验,提炼关键诊断线索,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乳腺MFB的了解,对于避免误诊误治有重要意义。In 1987, Wargotz et al.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16 cases of breast tumors with consistent features. The tumor cells in these cases are not only extremely rare, but also uniquely possess both fibroblastocyte and smooth muscle cell properties, hence the name “myofibroblastoma (MFB)”. According to studies, MFBs typically appear to have mild cell morphology and consist of spindle-shaped cells that exhibit myo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Literature reports show that in myofibroblastoma, the incidence in the breast is only about 10%. As of 2017, only about 20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Due to the extremely low incidence of this tumor,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is very limited, and the lack of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fferences in imaging, and difficulty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can easily lead to misdiagno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is case and extracts the key diagnostic clues, aiming to deepen clinicians’ understanding of breast MFB,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v
张楠高文亮黄信
关键词:乳腺肿瘤
15岁Basal-like型乳腺癌1例报告
2012年
近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一般认为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在生物学行为、病理类型和预后上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病人。本例15岁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型)女性乳腺癌患者,患病年龄之小在国内罕见,现结合文献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及综合治疗作一报道。
黄信庞钊吕荣钊何伟丽洪嘉凡王宁霞
关键词:年轻乳腺癌生物学特征
人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GATA3的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肿瘤高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基因突变等表示预后较差的指标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在全部乳腺癌组织中GATA3阳性表达率为56.4%,GATA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8.4%,高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3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乳腺癌组织中术后复发风险中危组GATA3阳性率高于复发风险高危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的分化水平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黄信蒋光愉李虹庞钊吕荣钊张清何伟丽王宁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Bcl-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脉管癌栓等不良预后因素呈负相关;Bcl-2在绝经前女性低表达,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当Bcl-2高表达时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低.结论:Bc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为临床更准确的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黄信张清吕荣钊何伟丽唐芬洪嘉凡王宁霞
关键词:乳腺癌BCL-2预后
乳腺癌并两处原发罕见肿瘤1例
2012年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乳肿块半月余”于2010年8月16日入院。查体:左乳12点钟距乳头1cm处可及一大小约1cm×1cm包块,质偏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外院B超及我院钼靶检查均提示乳腺癌可能。
黄信吕荣钊庞钊王宁霞
关键词:乳腺癌罕见肿瘤左乳肿块钼靶检查活动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