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麦丽开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幼鱼
  • 2篇施氏鲟
  • 2篇繁殖
  • 1篇性类固醇激素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精液
  • 1篇杂交鲟
  • 1篇增重率
  • 1篇脂肪源
  • 1篇中草药
  • 1篇生化指标
  • 1篇水温
  • 1篇死亡率
  • 1篇人工繁殖
  • 1篇温度
  • 1篇消化酶
  • 1篇消化酶活性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麦丽开
  • 6篇刘晓勇
  • 4篇齐茜
  • 4篇孙大江
  • 2篇潘鹏
  • 1篇王国锋
  • 1篇吴文化
  • 1篇王荻
  • 1篇赵明军
  • 1篇刘洪柏
  • 1篇王念民
  • 1篇徐翱
  • 1篇张颖
  • 1篇仇凳高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杂志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麦丽开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关键词:施氏鲟小体鲟温度增重率死亡率
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为促进鲟鱼无公害健康养殖,以闪光鲟[初始体质量(412±30.5)g]为对象,投喂添加4种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试验组(复方A-D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中草药,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投喂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鱼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复方A、B组闪光鲟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D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复方A组总蛋白含量增加较显著(P<0.05),复方A、C、D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方B、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复方D组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复方C组能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复方B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B、C、D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机体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初步筛选出了对闪光鲟生长和生化指标有促进作用的复方中草药。
齐茜刘洪柏麦丽开潘鹏王荻刘晓勇
关键词:中草药生化指标
四种引进鲟幼鱼的培育及生长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欧鳇(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刘晓勇齐茜麦丽开王国锋孙大江
北移大鲵人工繁殖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北移大鲵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及大鲵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温度、营养调控进行亲鲵培育,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对人工驯养的性成熟的北移大鲵进行人工繁殖。[结果]繁殖亲鲵共产卵41468粒,平均催产率83.0%,受精卵总数为24507粒,受精率平均为56.4%,在17.5~19.5℃经35~40d孵化,合计出苗5036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23.9%,苗种培育30d后共成活4482尾,成活率平均为91.3%。[结论]大鲵可以在北方进行人工繁殖。大鲵的异地保护是可行的。
吴文化刘晓勇仇凳高王念民麦丽开
关键词:人工繁殖
鱼类精液低温保存技术研究现状
2018年
鱼类精子的低温保存对鱼类增养殖、良种培育、资源保护和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一些鱼类精子低温保存的方法已经建立。本文主要针对低温保存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麦丽开
关键词:鱼类精液
枯草芽孢杆菌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49
2011年
在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cipenser schrenkii♀)幼鱼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5%、0.5%)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粉剂,分别在培育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采集样本,分析其对幼鱼摄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0.25%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时,杂交鲟生长最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31%(P<0.05)和28.61%(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36.02%(P<0.05),也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第15天时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大于第30天,其中第15天添加0.25%组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适宜添加水平为0.25%,添加的适宜持续时间为15 d左右。
刘晓勇张颖齐茜赵明军麦丽开孙大江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杂交鲟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
饲料脂肪源搭配对施氏鲟雌鱼繁殖性能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脂肪含量12%-13%),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和SL4),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似cipenserschrenckii)亲鱼5个月,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养殖,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n-3HUFA和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SLl组和SL2组亲鱼的成熟度和仔鱼成活率高于SL3和SL4组,而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SL3和SL4组(P〈0.05);SLl组极化卵卵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平均产卵量高于其他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组间血清E2和血清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使用混合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效果好于单一使用鱼油或玉米油,同时鱼油的需求比例大于玉米油,建议n-3HUFA的适宜添加量在2.5%左右,1103PUFA最适需要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齐茜刘晓勇孙大江徐翱麦丽开
关键词:施氏鲟HUFA繁殖性能性类固醇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