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学健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 1篇血栓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腺样囊性...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脾切除
  • 1篇脾切除术
  • 1篇脾切除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肿瘤
  • 1篇周期
  • 1篇周期蛋白
  • 1篇外科

机构

  • 5篇滁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高学健
  • 2篇张月君
  • 2篇杜华劲
  • 2篇王仔平
  • 1篇童赛雄
  • 1篇孙海翔
  • 1篇王本忠
  • 1篇张敬杰
  • 1篇甄勇
  • 1篇周晓峰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肝脏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梗阻性大肠癌急诊手术1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高学健童赛雄
关键词:梗阻性大肠癌外科手术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13年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1%,与发生于乳腺外其他组织的腺样囊性癌相比,乳腺腺样囊性癌浸润性较弱,预后良好,却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乳腺肿瘤。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诊治进行探讨。
张月君高学健孙海翔
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
cyclinE与p27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细胞周期调控紊乱是乳腺癌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cyclin E和p27是细胞周期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研究表明,cyclin E和p27具有评估乳腺癌预后的能力,且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相比,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更大。
张月君高学健王本忠张敬杰
关键词: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蛋白E乳腺肿瘤
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导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Clavien-Dindo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Clavien-Dindo分级。根据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危险因素与Clavien-Dindo分级的关系。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Clavien-Dindo分级为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Ⅳ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11.67%、3.33%、3.33%、3.33%;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术前WBC、术前Hb、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术后造瘘、手术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ASAⅢ~Ⅳ级、APACHE-Ⅱ≥14分、合并糖尿病、TNMⅢ~Ⅳ期、肿瘤低分化、开腹根治术、手术时间≥150 min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上述指标均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ASA分级、不同APACHE-Ⅱ评分、不同TNM分期、不同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时间、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主要为Ⅱ级,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ASAⅢ~Ⅳ级、APACHE-Ⅱ≥14分、合并糖尿病、TNMⅢ~Ⅳ期、肿瘤低分化、开腹根治术、手术时间≥150 min,且危险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
周晓峰杜华劲高学健王仔平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并发症
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减少PVT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后,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发生风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住院行脾脏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10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56例。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1次/日,1周)联合华法林(口服,24周)抗凝治疗。对照组未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肝功指标、Child-Pugh评分、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抗凝组、对照组术后PVT发生率分别为2周16.1%和44%,4周12.5%和40%,12周8.9%和38.0%,24周7.1%和34.0%,48周7.1%和32.0%。术后2周、4周、12周、24周、48周抗凝组的TBil、DBil、ALT、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12周、24周、48周抗凝组的门静脉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周试验组、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消化道出血3.6%、10.0%,肝性脑病1.8%、8.0%,肠坏死1.8%、6.0%,P>0.05;腹水14.3%、32.0%,P<0.05。抗凝组平均住院时间(10.8±2.9)d,小于对照组[(15.9±4.6)d],P<0.05。抗凝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肝硬化患者脾切术后PVT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甄勇王兵济杜华劲高学健王仔平宣佶张尊庶王传泰耿家宝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抗凝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