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素制剂应用患者中HIT抗体的检测及评价
-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应用肝素制剂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发病率及HIT抗体(Anti-heparin/platelet factor 4 ...
- 高亚玥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及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及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PMF患者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10症状评分表进行症状评分,同时用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加强版(DIPSS-plus)进行危险度分层,检测患者的多种MPN相关基因突变,分析患者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和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患者进行了MPN 10症状评分,平均22.8分,乏力及无活动力发生率最高,均为22例(88%),而发热、骨痛少见,分别为3例和5例.36例患者中35例用DIPSS-plus进行了危险度分层,分别为低危7例(20%),中危-17例(20%),中危-2 4例(11.4%),高危17例(48.6%).25例接受症状评分的患者中,中危-1组症状评分为(28.7±6.2)分,高于中危-2组的(11.0±2.9)分(t=2.579,P=0.038);中危-2组平均分低于高危组的(26.4±3.2)(t=2.650,P=0.024).34例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中,JAK2阳性25例(73.5%),其他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突变依次是CALR、ASXL1、U2AF1、SRSF2、TET2、SETBP1和UTX.TET2突变发生率在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携带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患者的症状评分高于携带3种以下或未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P=0.011).结论 PMF患者的症状可能反映了PMF的异质性和预后差异.PMF症状评分可能与DIPSS-plus危险度分层和基因突变数存在一定关联,TET2突变与PMF进展可能存在关联.
- 张春霞高丽居倩倩李振玲黄泛舟高亚玥龚明徐韶华唐寅陈艳荣马一盖
-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状评分危险度分层基因突变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18
- 2010年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诱发的、抗体介导的一种促凝状态和综合征,其结果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肢体及器官血栓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尽管HIT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可见于各个临床科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
- 高亚玥王书杰赵永强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抗体介导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综合征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及其抗体阳性率调查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病率和HIT抗体阳性率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应用肝素制剂的患者197例(男120例、女77例),进行4Ts评分(PretestClinicalScoringSystem)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T抗体,并按4Ts评分及病种分组、分别统计HIT发病率及HIT抗体阳性率。结果HIT总发病率为3.0%(6/197);HIT抗体总阳性率为12.2%(24/197),抗体阳性率在4Ts评分低、中、高可能性组分别为10.1%(18/178)、7.7%(1/13)、83.3%(5/6)。HIT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检测平均值,在高可能性组与低、中可能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HIT发病率及HIT抗体阳性率均为外科高于内科(5.8%比0.9%,P=0.047;19.8%比6.3%,P=0.004)。结论肝素制剂应用人群中HIT的发病率和HIT抗体阳性率不低,且均与病种有关。HIT抗体检测在4rrs评分高可能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 高亚玥赵永强王书杰
- 关键词:发病率肝素
- 肝素制剂应用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及病因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应用肝素制剂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97例,男120例,女77例。对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HIT抗体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应用肝素制剂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22例,发病率11.2%。死亡率在血小板减少症组13.6%(3/22)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0.57%(1/175,P<0.01)。2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6例;非HIT16例,考虑为非免疫性HIT,即I型HIT、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等。结论:应用肝素制剂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并不低,需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在除外其它原因后应考虑是否存在HIT。
- 高亚玥赵永强王书杰
-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
- POEMS综合征1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36岁,因"全身皮肤变黑3年,双下肢水肿5个月"入院。体格及实验室检查:全身皮肤变黑,四肢多毛,双侧手足皮肤粗糙、发硬,关节僵硬,手、足麻木、活动后胸闷,无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现象。双侧颈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肋下2cm,肝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脾大、
- 张海波陈晓亮孙宏亮高亚玥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男性乳房发育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肤变黑
- 综合内科65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贫血发生情况调查
-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高干科和高干保健科≥65岁老年住院患者821例(男性540例,女性281例),统计贫血发生率、可能的原因及死亡率。结果按国内贫...
- 高亚玥郑知刚张小平钱端马一盖
- 文献传递
- 快速微粒凝胶免疫测定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IT抗体的临床应用比较
- 2014年
- 目的比较快速微粒免疫凝胶法(PaG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HIT抗体在诊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应用肝素制剂患者197例,男性120例、女性77例,根据4 Ts评分系统临床诊断HIT,所有患者均应用ELISA法进行HIT抗体检测,对ELISA法检测阳性及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再次应用PaGIA法进行检测,并对两次HIT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 Ts评分临床诊断HIT患者6例,两种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出5例抗体阳性。24例ELISA法检测阳性患者中的19例非HIT患者,应用PaGIA法再次检测仅有3例阳性。结论4 Ts评分系统仍是目前临床诊断HIT的重要依据,联合HIT抗体检测可提高确诊和除外HIT诊断的准确性。PaGIA法检测HIT抗体与临床符合度更高,优于ELISA法。
- 高亚玥王书杰赵永强
- 关键词:T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综合内科65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贫血发生情况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高干科和高干保健科≥65岁老年住院患者821例.统计贫血发生率、可能的原因及死亡率。结果:按国内贫血标准,总的贫血发生率为23.87%,其中男性25.19%,女性21.35%;按WHO标准,总的贫血发生率为43.00%,其中男性43.15%,女性42.70%。同一标准内,男女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国内和WHO标准,65~74岁、75~84岁和>85岁3个年龄组的贫血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0.05,P<0.01)。按国内及WHO标准,总死亡率贫血组明显高于非贫血组(36.73%和8%,23.51%和8.33%,均P<0.01)。结论:在综合内科≥65岁老年住院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贫血比非贫血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应引起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应积极查找贫血病因,对贫血进行有效的干预。
- 高亚玥郑知刚张小平钱端马一盖
- 关键词:贫血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患者综合内科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对临床诊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选取应用肝素制剂患者197例(男120例、女77例),ELISA法进行HIT抗体检测,并根据临床4Ts评分法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临床诊断HIT患者6例,ELISA法检测HIT抗体对诊断HIT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20.8%,阴性预测值为99.4%。结论:4Ts评分系统仍是目前临床诊断HIT的重要依据,HIT抗体的检测对HIT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好、可用于辅助诊断HIT。
- 高亚玥赵永强王书杰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