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 作品数:41 被引量:275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APAS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解读 被引量:4 2021年 2021年7月23日,亚太地区肝病协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PASL)在其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全文发表了《APAS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停药标准、停药策略、预测复发、停药后随访策略等建议,也讨论了停药前评估和停药后再治疗等方案。对符合停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合适的停药策略,通过预测复发、密切随访和积极再治疗减少因临床复发而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衰竭的概率,力争达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的“功能性治愈”,实现安全停药。本文就该指导意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与APASL、欧洲肝病协会、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等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建议的停药标准进行比较。各指南的停药标准根据地区差异不尽相同,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制定更加完善、个体化的停药共识或指南。 马科 吴迪 宁琴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停药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护肝治疗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组(基础护肝治疗),每组24例,患者均在护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前1个月给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尤其肝区不适症状的缓解,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的改变,试验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有效地减轻肝脏纤维化。 黄加权 李兰 焦云桃 肖非 马科 徐蕾 陶然 宁琴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比较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思美泰治疗妊娠肝内淤积症、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淤胆型肝炎3种不同类型肝病TBIL、ALT和γ-GT的变化,分析思美泰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不同程度黄疸的影响及不同思美泰剂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后TBIL的水平变化。结果妊娠肝内淤积症组血清TBIL、ALT和γ-GT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与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组下降幅度比较,其差异显著(P<0.05);黄疸分级在(TBIL171~260μmol/L,Ⅱ级)和(TBIL260μmol/L以上,Ⅲ级)黄疸患者其TBIL下降水平较(TBIL80~170μmol/L,Ⅰ级)差异显著(P<0.05);2.0g/d思美泰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黄疸下降较1.0g/d组明显(P<0.05)。结论思美泰是治疗胆汁淤积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药物,早期足量使用疗效佳。 彭浩 王军 焦云桃 马科 黄加权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临床疗效 瞬时弹性扫描评估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扫描评估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HB患者,均接受替比夫定治疗52周,观察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脏弹性值(liver stiffness,LS)的变化及生化指标、HBV DNA的情况。按治疗52周患者是否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分为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单因素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S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病毒学应答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ALT和AST较高、治疗24周时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以下(HBV DNA<500 copies/ml)、24周时LS较基线下降≥20%是CHB患者抗病毒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结论肝脏瞬时弹性扫描可作为CHB抗病毒治疗随访检测方法,LS早期快速下降可作为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 马科 丁红方 黄加权 宁琴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肝纤维化 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为(6.22±2.50)kPa;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和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的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毒携带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1);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分级 丁红方 马科 宁琴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FIBROSCAN 肝活检 HBV相关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抗病毒的作用 2012年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综合治疗中所起的作用。随着肝细胞癌治疗模式的转变,目前认为抗HBV治疗是HCC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优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高效、低耐药、低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才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马科 黄加权 宁琴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马科 许东 田德英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血小板活化因子 内毒素血症 预后 扶正化瘀胶囊抑制BALB/C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鼠早期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治疗组3组,每组各15只小鼠,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只,经腹部皮肤感染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方4.6 g.(kg.d)-1,灌胃,qd,疗程8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肝组织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检测TGF-β1、α-SMA和AT1R的mRNA水平。结果: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肝脏的胶原面积、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分别为(0.15±0.02)mm2和(0.12±0.04)mm2,比感染组小鼠肝脏的胶原面积(0.29±0.03)mm2和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0.23±0.06)mm2均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及RT-PCR均显示治疗组小鼠肝脏α-SMA、TGF-β1、AT1R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小鼠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T1R表达,抑制TGF-β1、α-SMA的转录,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马科 徐蕾 陶然 李兰 艾国 范翔雪 黄加权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曲霉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0年 吴婷婷 马科 黄加权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 慢性重型肝炎 文献复习 PULMONARY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PBL结合循证医学理念在发热待查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理念在发热待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2009级同济班的所有学生30人为实验组,针对发热待查教学内容,实施PBL与EBM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2008级同济班的所有学生共30人为对照组。教学结束后,组织两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类的理论考试,同时对2009级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93.5±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84.7±2.8)分,2组学生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9名(63.33%)学生认为开展PBL联合EBM教学有其必要性,16名(53.33%)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提高了临床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结论 PBL结合EBM理念在发热待查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具备一定师资力量的医学教学院系有其开展的必要性。 许东 肖淼淼 马科 宋建新 宁琴关键词:循证医学 发热待查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