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华
- 作品数:76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Zyoptix虹膜识别技术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评价Zyoptix系统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193人(363眼),采用随机表分为Zyoptix、Planoscan两组,Zyoptix组97人(181眼)为试验组采用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Planoscan组96人(180眼)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ASIK模式进行治疗。两组术前均用Zywave像差仪检测散瞳前后瞳孔偏移数据,Zyoptix组治疗前进行虹膜识别,确定患者个人信息、瞳孔中心总体偏移量和眼球旋转角度并在治疗时加以补偿、术后随访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及轴向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未丢失,Zyoptix组比术前BCVA≥1行的有62眼(34.3%),≥2行的有24眼(13.3%),Planoscan组比术前BCVA≥1行的有51眼(28.3%),≥2行的有16眼(8.9%)。术后6个月Zyoptix组散光度为(-0.26±0.25)D,Planoscan组(-0.37±0.36)D,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1),两组SimK’sAsting分别为(-0.72±0.82)D、(-0.94±0.8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术后6个月无散光例数Zyoptix组为67眼(37.0%),Planoscan组为47眼(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P〈0.05)。结论 虹膜识别引导下LASIK对于散光矫正的准确性、可预测性优于传统LASIK。
- 季鹏毕宏生王兴荣马晓华王桂敏高虹王宝晶
- 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虹膜识别散光
-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中低度远视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 评价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中低度远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对43例(67眼)中低度远视眼患者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远视度数的不同在周边角膜6mm到8mm区域进行8~32点的射频治疗。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屈光度,远近视力,角膜屈光力,眼内压,角膜内皮计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1年裸眼远视力有42眼(62.7%)≥1.0,54眼(80.6%)≥0.8,63眼(94.1%)≥0.5,裸眼近视力有22眼(32.9%)≥J5,41眼(61.2%)≥J6,64眼(95.5%)≥J7,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无变化。术后1年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70±0.48)D比术前下降68.9%。ORBSCAN-II裂隙光扫描角膜地形图测量测的中央区3.0mm角膜平均屈光力术后1年(45.70±1.13)D,5.0mm角膜平均屈光力术后1年(44.76±1.53)D,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力均值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经SNK检验6个月和术后1年屈光力无差异,角膜形态于术后6个月已趋于稳定,眼内压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中低度远视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后6个月内易发生回退,其手术量表尚需进一步改进。
- 毕宏生季鹏王兴荣马晓华王桂敏王宝晶王桂英
- 关键词:传导性角膜成形术远视
-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LSAIK术矫正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 LSAIK 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以评价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例(18眼)平均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为-16.12±
- 毕宏生解孝锋蔡宛亭马晓华刘冬梅吴建峰
- 文献传递
- 不典型晶体半脱位致青光眼急性发作16例
- 杜秀娟毕宏生马晓华
- 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变化多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 LASIK 治疗近视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的变化并对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 LASIK 治疗近视患者87人(173眼),采用 Orbscan—Ⅱz 裂隙光扫描地形图检测术前和...
- 季鹏毕宏生王兴荣高红马晓华
- 文献传递
-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变化与切削量、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8眼),采集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高阶像差值、角膜后表面前凸值,记录患者的治疗光区直径和切削量,采用多元逐级回归分析探讨手术切削量、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与术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结果术中手术切削量为(96.26±25.14)μm,治疗光区直径为(6324.00±297.00)μm,术后6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47.62±15.00)μm;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 mm区的总体高阶像差和去球差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分别为(0.78±0.26)μm、(0.56±0.23)μm,术前为(0.49±0.21)μm、(0.45±0.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 mm区的总体高阶像差和去球差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与手术切削量(r=0.62、0.46,均为P<0.01)、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r=0.49、0.45,均为P<0.01)均呈正线性相关,与治疗光区直径(r=-0.56、-0.47,均为P<0.01)均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与手术切削量、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正线性相关,与治疗光区直径呈负线性相关。
- 季鹏毕宏生王兴荣马晓华范华王静波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阶像差切削量
- 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
- 毕宏生季鹏马晓华蔡婉婷刘冬梅
- UBM在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6H2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15例(29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PAC-IOL。术前应用UBM测量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观察IOL襻的位置,测量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IOL与晶状体的距离,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结果术前前房深度为3.11~3.52mm。术后3个月,IOL襻均位于前房角,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分别为(2.341±0.116)、(1.601±0.025)、(1.601±0.028)mm;IOL中央与晶状体的距离为(0.841±0.140)mm;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为(0.346±0.046)mm。结论Phakic6H2PAC-IOL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其弹性支撑襻均位于前房角。IOL襻向后作用于虹膜和前房角,有可能导致临床上发生瞳孔变形。
- 马晓华毕宏生季鹏王桂英蔡婉婷解孝锋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前房有晶状体眼
-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外植入术后的远期疗效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外植入术1年时IOL的位置,并评价其术后长期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6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由于后囊膜破裂,于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外组。其中25例患者另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内组。主要指标IOL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情况。方法术后1年时,应用UBM观察囊袋外和囊袋内两组IOL的位置,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等情况,随访时间12~25个月。结果术后1年时,UBM示囊袋外组IOL位于角膜中央后(3.212±0.651)mm,囊袋内组为(3.750±0.64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囊袋外组中23眼双襻为睫状沟-睫状沟固定,其中18眼IOL光学部均与虹膜接触;另13眼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睫状体,其中3眼IOL光学部与虹膜接触。囊袋内组双襻均位于囊袋内,IOL光学部不与虹膜接触。两组之间角膜内皮数量(P=0.64)、眼压变化(P=0.36)及后囊膜混浊(P=0.82)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裸眼视力≥0.5者(P=0.017)、屈光度(P=0.018)及IOL表面色素沉积的发生率(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BM观察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IOL的位置,对探讨屈光度改变、IOL表面色素沉积等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意义重大。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长期疗效显示安全、有效、可靠。
- 毕宏生马晓华王兴荣季鹏王桂英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声生物显微镜人工晶状体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外植入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囊袋外植入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患者3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由于后囊膜破裂,于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外组。其中有19例患者另1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内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及晶状体后囊膜浑浊情况。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观察IOL的位置,角膜内皮显微镜查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随访时间25m~38.0m。结果术后2年时,裸眼视力≥0.5者囊袋外组占66.7%(20/30),囊袋内组占94.73%(1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0.9者囊袋外组占83.3%(25/30),囊袋内组占84.21%(16/1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屈光度囊袋外组为(-2.85±1.25)D,囊袋内组为(-1.05±0.65)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OL表面色素沉积的发生率囊袋外组为30.00%(9/30),囊袋内组为5.26%(1/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眼压变化及后囊膜浑浊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UBM示囊袋外组IOL位于角膜中央后(3.201±0.561)mm,囊袋内组为(3.741±0.616)mm,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囊袋外组21眼双襻为睫状沟—睫状沟固定,16眼IOL光学部均与虹膜接触,另9眼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睫状体,其中有2眼IOL光学部与虹膜接触。囊袋内组双襻均位于囊袋内,IOL光学部不与虹膜接触。尽管IOL襻的位置不同,两组之间角膜内皮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长期结果显示,除由于前房较浅导致近视改变,以及IOL表面色素沉积较多外,与囊袋内植入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IOL光学部与虹膜之间的摩擦是IOL表面色素沉积较多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因后囊膜破裂,行折叠式IOL囊袋外植入时,选择植入襻与光学部之间夹角稍大
- 马晓华李镜海毕宏生季鹏王桂英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