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华 作品数:7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营造林建设成效及问题分析——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 被引量:3 2019年 从丹凤县生态建设的实际出发,对丹凤县林业建设的总体情况、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丹凤县营造林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采取的措施,论述了丹凤县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最后对营造林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马振华关键词:营造林 生态建设 林业发展 氮磷钾对俄罗斯大果沙棘扦插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肥料效应回归分析试验设计,研究了N、P、K 3种营养元素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嫩枝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种营养元素中,N对于苗高和地径的影响最大;3种营养元素对苗木的生长有交互影响,N和P、N和K对苗高和地径的交互影响较大。俄罗斯大果沙棘嫩枝扦插苗N、P、K的最适施用量为253.8~303.17、153.23~194.57、140.13~144.28 kg.hm-2。 张晓鹏 赵忠 张博勇 刘杜玲 马振华关键词:大果沙棘 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4 2007年 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属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400和500 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四倍体刺槐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IBA处理和对照插穗IAAO和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酶则基本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间3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和各阶段酶活性差异均显著。说明在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与3种酶活性有密切联系,不同浓度IBA处理对各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以500 mg/L IBA处理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马振华 赵忠 张晓鹏 张博勇 赵辉 詹晓红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扦插生根 吲哚乙酸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贺兰山杜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预处理及环境因素对贺兰山杜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提高杜松种子的萌发效率、促进杜松林实生更新及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在气候箱内模拟林间生境条件,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时间(0,10,24h)、土壤含水量(10%,15%,20%,25%,30%,35%,40%,45%)、埋土深度(0,1,2,3,4,5cm)及超声波时间(0,5,10,15,20,25,30Min)和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聚乙二醇(PEG)浸种2种预处理方法对贺兰山杜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下杜松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杜松种子在全光照(24h)条件下的萌发率高达71%,显著高于其他非全光照处理;杜松种子萌发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在此条件下的萌发率可达75%;埋土深度对杜松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以1~2CM浅层埋土更适宜于种子萌发;超声波和PEG预处理均能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率随超声波时间的延长与PEG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9kHz、500W超声波处理10MIN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但仍低于经20%PEG溶液浸泡24h时的萌发率。【结论】在4种环境因素与2种预处理方法中,光照时间和PEG预处理是影响杜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用20%的PEG溶液浸泡种子24h后,在25℃、全光照、土壤含水量20%、埋土深度1~2CM条件下,杜松种子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可达75%。 刘永辉 马振华关键词:种子萌发 环境因素 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3 2013年 剪取四倍体刺槐当年生硬枝做插穗,研究了经不同浓度和时间外源激素IBA浸泡处理后对硬枝插穗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腺嘌呤、6-BA、GA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四倍体刺槐插穗难生根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IAA、腺嘌呤、6-BA含量高低与扦插生根有显著相关性,在不定根形成期内源IAA、腺嘌呤、6-BA含量增加,不定根形成后IAA、腺嘌呤、6-BA含量降低;经较高浓度且较长时间外源IBA的处理会使得插穗内源IAA、腺嘌呤和6-BA含量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含量快速增加,是促使扦插生根的有利条件;在生根过程中,IAA与ABA呈相反变化趋势的现象,即不定根形成期IAA含量处于高峰期时,ABA含量处于低峰期;GA含量在整个生根期的变化基本表现为一直下降的趋势,且GA含量的变化与插穗生根无明显关系。 马振华 王吉斌 李才文 赵鹏 赵忠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硬枝扦插 内源激素 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9 2013年 剪取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嫩枝作插穗,研究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外源激素IBA浸泡处理后对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腺嘌呤、ABA、GA、IBA的变化,以揭示四倍体刺槐插穗难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1)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体内IAA、腺嘌呤、GA含量在0~15d时上升,15~30d时下降;不定根形成前需要较高IAA水平,以诱导生根,不定根形成后,IAA合成减弱,以保持正常生长。2)插穗腺嘌呤含量与嫩枝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在不定根形成前(0~15d)需要一定量的腺嘌呤以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3)插穗GA含量与嫩枝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显著负相关性,不定根形成前GA含量的上升很可能是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主要原因。4)插穗ABA和IBA含量与嫩枝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相关性。 马振华 王吉斌 周贵平 刘友林 赵忠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嫩枝扦插 植物激素 秦岭地区核桃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关系——基于n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19个自然群体和10个栽培群体共359个个体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nr 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秦岭地区核桃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单倍型地理分布。359条ITS序列上共有18个单倍型,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Hd=0.274,π=0.005 5),群体间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Hd=0-0.679,π=0-0.017)。Network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单倍型14和单倍型7比较原始,且栽培群体与自然群体之间对古老单倍型H14与H7有着明显的共享现象,基因流较强(Nm=48.62)。综合中性检验及失配分析的结果,可推断在近期历史上秦岭地区核桃没有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AMOVA分析结果显示,秦岭地区自然核桃群体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53.4%),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GST=0.067)。单倍型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均可将18个单倍型及所有核桃群体分成两大支。 胡昳恒 党萌 张甜 罗桂春 夏海龙 周惠娟 呼东峰 贺亮 马振华 赵鹏关键词:核桃 群体遗传结构 基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