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胸腺肽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TNF-α、IL-4、IL-6和IL-10的影响,探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抗乙肝病毒的宿主免疫应答。方法22例入组阿德福韦酯IV期和19例入组胸腺肽的CHB患者,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末及胸腺肽治疗前、治疗后13、21周末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HBV DNA载量、肝功能等指标。结果①CHB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的各个阶段细胞因子水平与ALT、HBV DNA均无相关性。③治疗前与AST无相关性,治疗后个别细胞因子与AST有相关性。④按临床应答情况分析:完全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结论经过阿德福韦酯和胸腺肽的抗病毒治疗,明显调节Th1/Th2细胞的表达水平,打破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原有的免疫耐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免疫功能的重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 马振华刘元元牛俊奇王峰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H1/TH2流式细胞术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中宿主的免疫应答
-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最常见病毒之一,全世界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占1/3左右,并且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它的发展和预后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宿主...
- 马振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免疫流式细胞术
- 文献传递
- 腹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腹水感染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常规治疗加用腹腔内注药疗效。方法:将我科从2000年至2004年的96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腹腔内注射55例,常规治疗41例。结果:常规治疗加腹腔内注药组与常规治疗比较,其治愈好转率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腹腔内注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 马振华刘元元崔雪金清龙王峰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感染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病情、疗效及病毒学的关系。方法: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组)19例,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每周2和5注射胸腺肽α1mL,于治疗前、治疗13周、21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肝功生化指标,正常对照者随机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TNF、IL-4、IL-6及IL-10的变化,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关系。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后,患者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IL-4、IL-6、IL-10)较治疗前增多(P<0.05),应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TNF)的水平高于无应答组,无应答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应答组(P<0.05)。按生化学应答分析,细胞因子水平能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病毒载量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部分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细胞因子增长趋势与病毒学应答治疗效果呈反向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机体对HBV DNA的清除。
- 刘元元马振华朴荣利牛俊奇
- 关键词:胸腺肽
- 吉林省夹皮沟三道岔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 论文在充分收集、学习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原则,运用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床、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多学科理论,进行了综合研究。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岩矿石标本并进行了光薄片鉴定、微量元素分析、包裹体测...
- 马振华
-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矿床成因
- 文献传递
- 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1/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1/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22例乙型肝炎患者每日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通过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DNA和肝功生化指标。结果: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相点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Th1分泌的细胞因子TNF水平明显高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及IL-10水平(P<0.05)。治疗后(12及24周末),Th1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仍高于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阿德福韦酯组患者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IFN、IL-4和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恢复T细胞的功能。
- 刘元元马振华牛俊奇江艳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TH1/TH2流式细胞术
- 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DILI、PBC及AIH代谢特征的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临床上发现除病毒性肝炎以外的其它原因导致的肝损伤病人日渐增多,主要包括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
- 马振华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 文献传递
- 输血传播病毒样微小病毒基因检测
- 2006年
- 目的:测定慢性肝炎患者体内输血传播病毒(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全基因序列,并研究人群中TLM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日本学者Shunji Mishiro提供的序列选择TLMV-CBD279和CBD-231最保守区设计引物,用慢性乙型肝炎且TTV阳性患者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阳性PCR产物连接至pGEMR-T质粒,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并纯化。以T7引物为起始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序。结果:获得162bp基因序列,该序列与日本株CBD231、CBD279同源性为72%,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献血员感染率最高。结论: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LMV感染。
- 刘元元马振华王峰牛俊奇于永利
-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DNA